送君千里_作者:香叶桃子(204)

2017-07-10 香叶桃子

  抗战时,在民族jīng神的焕发下,民众热qíng支持国军,但是他们的坏毛病没有改。比如说谎,部队都在战绩上作假,夸大战绩。比如腐败,受贿是轻的,属于人qíng往来。到后来,在接管日占区的时候,国军部队大肆侵占民族资本的产业,这种事qíng屡见不鲜,国军一个连一个排地发财,最后民族资本彻底抛弃他们。阮君烈没有直接参与,但是他得到大量好处。

  经历这么多事qíng,阮君烈怎么会一点反思也没有?快快乐乐地去过“小日子”?

  他要这么想得开,前面一个他就jīng分了。有道德感的他就不复存在了。

  有朋友认为,国共内战结果,跟普通人没关系。他们谁赢都一样,我今天的生活不会改变多少。

  真的是这样吗?

  这二三十年大家感觉不错的年头,基础是在前三十年。不解决土地问题,重新划分利益格局,不建立工业化,绝对不可能有后面的发展,走向当今的生活。种子种下去,树木长出来,最后才能结果子。中间发生WG的破坏行为,需要严厉谴责。可是没有最初的种植行为,不管破坏还是收获,啥子都没有。

  问题在于——国军有没有条件胜利,然后进行一系列基础工作?

  国军当年非得跟共军打仗,就是没有能力,也不愿意改变利益格局。他们主要依靠的是权贵和军官,如果他们愿意土改,仗根本没必要打,完全打不起来。内战之所以打得起来,就是因为他们自觉不自觉地走上权贵路线,不愿意做这件事。国军跑到台湾省,总结教训,这才下决心变革。台湾的经济基础也是建立在这个上面。倘若不在大陆失败,共军不抽他们一顿,他们没有必要改变。好好的,gān嘛要改?他们今天的变化是建立失败的基础上,而不是成功的基础上。

  现在坊间流行一种说法,用WG的十年来否定共和国的伟大,完全没道理。

  退一步说,没有叶鸿生这些人,国军按当年的路线自己玩自己的,会怎么样?当阶层发生撕裂,国家会乱掉,出现其他的社会动乱,比如没有规则的起义和流血冲突。国军内部分裂得厉害,派系多得很,很可能出现军阀混战时期。请回头看看五代十国,还有北洋政府时期。普通人出门溜溜,搞不好就遇到军阀在中原大战,各地还有租界。等中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搞不好要多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这中间付出的代价谁来承担?

  叶鸿生的道路当然是对的,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你只能先走上对的道路,然后再调整它,慢慢往中间去一些。一旦从头走错了,绝对没有今天的结果。

  阮君烈为什么不早点与叶鸿生见面?

  重要原因之一是他还爱叶鸿生,叶鸿生见到他会立刻发现这一点。阮君烈不敢面对叶鸿生。他依然很传统。叶鸿生具备深层次理解和抚慰他的能力。老实讲,如果他们早见几十年,十几年,旧qíng复燃都是免不了的。叶鸿生会成为他实际的伴侣,这件事他潜意识里是可以预料的。阮君烈不大能面对这样的自己。如果更早一点,给他们见面的机会,很可能事qíng就不同了,但是他们一直被隔绝着。

  第二个原因自然是ZZ原因,台湾在搞“三不政策”,他没法置身事外。很多年后,周围的群体变化好大,变得他不认识了。他没法随意,这已经成为他人生责任的一部分。他在国军ZZ圈始终是边缘化的,但他具有象征意义。

  这两个原因合起来困扰他,阻挡了他的脚步。

  阮君烈跟叶鸿生当然可以相爱,而且是很热切的相爱。不能相守只能说是困于时局,困于他们都想不到的时代大cháo。

  他们接受的是同一种中国古典文化,爱的是同一片土地。叶鸿生符合阮君烈的最高审美要求,他爱的人要高洁,不蔓不枝,中通外直。阮君烈身上有古典军人的忠勇品质和家国追求。阮君烈是一个华贵的人。他的特质在叶鸿生看来是值得爱惜的,即使他不一定完全同意他。叶鸿生是一个共党之前,他心中早就有一些观念,比如“居柔处下,泛爱容众,真平等也。”他如果不爱这些,他就不会去献身理想。不管有没有主义,他们都会相爱。

  共产主义、资产阶级革命理想都是在特殊救亡时期进入中国,也就是说他们都在中华文化的统筹下。除了这两种思cháo,还有其他思cháo,它们一起产生种种作用。作者相信,这些思cháo的jīng华部分最终都能被中华文化吸纳,即使他们一度看起来形式是对立的(其实也是统一的)。如果一种文化不复杂,不能包含很多东西,它还能被称为是一种文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