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的损害没有理由让救人的人承担。不管是在道义上,还是qíng感上,叶鸿生都没有责任。
叶鸿生的行为在新道德上站得住,在旧道德上也站得住,所以阮君烈清醒之后,并不记恨叶鸿生。这不是他宽容的原因,阮君烈从来不是一个xing格宽容的人。他很不宽容,参看他如何残忍杀死他发现的第一个共军谍报人员刘团长,那也是他的故jiāo朋友。到叶鸿生这里,他事后想清楚,去掉歧视xing观点,按照的儒家思想道德标准。君出错,臣如果任凭发展,不挽救,就是不忠不义,是佞臣。适用在他们两个人的上下级关系上。在阮君烈死活不接受对方观点的前提下,叶鸿生的种种挽救行为对他仁至义尽。
阮君烈被救上来,平平安安过下半辈子。他住在豪宅里,想打儿子就打儿子,想吼谁就吼谁,还不是叶鸿生给他的?他受的伤害是综合因素造成的,叶鸿生没责任,但是好处全是叶鸿生带给他的。这不是他自己挣来的,是叶鸿生挣的。
话说回来,为什么叶鸿生当时买账,不去痛陈是非,反而一直很温柔。理由很多,第一阮君烈不能接受斥责,不听从任何归劝。他只接受现实的教训。第二是阮君烈的不幸在于,他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付出他生命中最珍贵的一段爱qíng,统统付出,结果都没法达成他的志向。他的悲剧没人肯买账,他的组织不买账,老百姓不是果粉,他们肯定不买账。只有叶鸿生买账,暂时做一个假想敌。阮君烈遭遇巨大的挫折,于是把叶鸿生当假想敌,发泄一通,先获得jīng神上的平静,结果被蒋一记耳光打醒,发现问题不在叶鸿生这边。叶鸿生对他没有感qíng上的亏欠,反而还给了他道德光环。这种光环他戴上,满足他的自尊心,还不用付出惨重的代价。
叶鸿生为什么给他戴?因为阮君烈离不开理想光芒的指引,承受力有限。他后来感悟到一些道德虚幻,他就要动手自杀。他很容易被催折。
有人认为,他们后期无法在一起,导致阮君烈的思念痛苦是叶鸿生造成的,这也是一种娇蛮的霸王条款。意思是叶鸿生应该先知先觉,把下半辈子甜甜蜜蜜给安排好。
叶鸿生并不知道历史会演变成什么样,不可能预先了解两人的命运和隔绝。阮君烈也不知道,阮君烈要先知先觉,他未必会打最后一仗,这问题让他临死都纠结。如果他们俩都知道,这就不是历史小说,变成玛丽苏或者金手指小说。
谁该原谅谁?谁真的亏欠谁?
阮君烈不需要对人民负责吗?国军走权贵路线的时候,他没有发现问题的严重xing,一不小心随波逐流。对此,阮君烈没有付出合适的代价,付出代价的人都要劳动改造,给群众植树摘果子。他没有失去自由,没有失去生命,比他下场惨烈的人数不胜数。他唯一的代价就是心理有落差,落差的痛苦发泄到叶鸿生身上,好处是他自己心理慢慢平衡,适应了生活。
在这之前,叶鸿生已经为他伤心过不止一次,心理损伤也肯定比他大。
很长一段历史阶段,人们活下来就很难,活着还不是最难的,最最难的是——体面的活着。阮君烈没有像许许多多更好的人那样经受苦难,他就获得了体面,他自己最看重的体面,也是某段时期极为稀缺的好东西。这种值得珍惜的安宁和利益难道不是叶鸿生带给他的?
在他们两人的关系中,除了短暂的发昏,阮君烈自己从头到尾都很清楚。
去彭乡之前,阮君烈把叶鸿生从去襄樊的路上喊回来,心里很难过,觉得对不起叶鸿生。阮君烈心里很明白,叶鸿生从来不亏欠他什么,永远感恩。叶鸿生一向不以施恩的身份自居,从头到尾,其实他一直在施恩。
阮君烈从小养成的xing格让他只能做人上人,一旦错位,他无法好好活着,绝对不能适应。叶鸿生是能上能下的,为了让他舒服,永远让他呆在自己上面的位置。给他自尊心和安全感。
阮君烈自始至终依赖叶鸿生。然而,他对叶鸿生的承诺有没有兑现?
阮君烈曾经讲过,他不会有别人,否则他就像马鞭一样被折断。在撤离大陆后,他观望一阵,感到缘分无望,他就结婚去了,完成任务地结婚生孩子,时不时忧郁着。
叶鸿生说过:“我永远等你。”叶鸿生说的话算数了,无条件算数。在感qíng上讲,叶鸿生从来没有背叛他,没有亏欠。他自己却失信了,屈服于生活。叶鸿生从来不计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