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明儿我跟你一起去。”
哈!三更兴奋的跑上楼把自己雕东西时用的手套,胶带,墨线笔等东西装进小袋里。装好后又抱着袋子傻乐了一阵。
第四章 少年chūn衫薄
隔天一早,三人一起出发。
明明就在自家门口的别墅,硬是绕了大半个小时才到正大门,李叔跟门卫知会了一声,说是跟那位昨天李姓户主约好今天过来修花园的,那门卫见李叔是熟面孔,便放行了。又走了二十来分钟,才走到那户人家门口。三更瞪着围墙外自己家大门无语。明明是两对面,可偏偏走了近一小时。原来距离是可以用很多种方式计算的。“老陈,你来啦。”jīng美的铁质雕花大门打开,一名穿着贵气的女人走出来,手上还抱着一只长毛猫——三更第一次见到这种猫,觉得很漂亮。“这位就是你昨天提到的那老师傅?”“是是。正想跟您说呢。他昨儿伤到手了,得好几日子不能gān活,所以把他儿子叫来了,这孩子的手艺比他老爹还要好呢。”陈叔把三更拖到身前让那女人瞧。“这,他多大了?”“十八了。”
“这么小。”那女人明显有拒绝的意思。
“姐姐!”三更急急道。“我跟我老爹雕了十二年了,不比我老爹差的。”“你太小了。”那女人笑道。“那两块梨木我先生费了很多jīng神和钱财才买到的,我不能冒这个险。”“这位夫人。”老爹突然开口了。“请你让他雕吧,我保证你会很满意的。我三儿的手艺怕是三十年的老师傅也不定比得上呢。”“这--”“李夫人,要不是相信他,今儿我也不会带人过来给你瞧了。”陈叔道。“这--好吧,就信你。跟我到车库来吧。”宽敞的车库一角,竖放着两块厚木板。三更手指细细抚摸上面的纹路,心里很激动——这是上等的海南huáng花梨木!
huáng花梨木色金huáng而温润剔透,心材颜色较深呈红褐色或深褐色,有屡角的质感。纹理很清晰流畅,如行云流水,美丽非常。最特别的是,木纹中常见有很多木疖,这些木疖平整没有裂纹,呈现出自然的狐狸头,老人头及老人头毛发等纹理,活灵活现的,人们常称之为“鬼脸儿”。老爹曾说过,明代及清代早期制作的高档家具大多是用huáng花梨木所制,由于前朝过量采伐而使得清代中期以前huáng花梨木材急剧减少及至濒临灭绝,他也曾看过清道光《琼州府志》里记载:清朝雍正年间海南大规模砍伐huáng花梨,乾隆曾下旨禁止再伐。20世纪50年代后,huáng花梨屡遭摧残,甚至几乎遭遇灭顶之灾。以致于后来多数都采用红木代替。植物学家钟仪教授把huáng花梨比作植物界的“熊猫”,已被国家林业部列为一级珍稀、濒危的植物。因为生长在南渡江流域的海南huáng花梨17年树龄开始结心材,60年树龄的心材约为30厘米;而生长在昌化江流域的海南huáng花梨树60年树龄的心材仅约为18厘米。因为量极其稀少。导致如今的huáng花梨弥足珍贵,而能找到两块上等的,确实如李夫人所说,费了很多jīng神和钱财呢。“你——”李夫人指着三更。“我叫艾三更,您叫我小三就行了。”三更笑眯眯道。
“小三,我先生有纹样,你呆会儿跟我去屋里拿吧。现在,你们先把一块搬到花园石桌边。”李夫人吩咐。三人合力把沉重的木板抬到花园,然后三更跟李夫人进屋拿纹样,老爹和陈叔则撑开遮阳大蓬伞。一会儿,三更和李夫人出来了。三更把手上的纹样摊在石桌上给老爹看。“好漂亮的纹,是请人专门设计的吗?”屏上部四方连续牡丹虫鸟纹,中部绘祥云瑞shòu,屏座由数条蟠螭屈曲盘绕,线条圆滑自然,如果加上彩漆的装点,蟠螭便栩栩如生了。
“是啊,我先生请名画家设计的。”
“开始吧。”三更兴致勃勃道。
老爹和三更两人拿纹样对着木块比划,分配好比例。然后三更拿出铅笔开始动手打轮廓线了。专注的眼神,熟练的动作,毫不迟疑的落笔,让一旁的李夫人真正放下心来,坐在躺椅上闲闲看着。老爹和陈叔在一旁观看,等到三更把比例大致勾好,确定没差错之后,老爹便拉着陈叔要走了。“嘿,你不在这指导?”陈叔叫。“三儿不需要我指导。他自己能成。”老爹很肯定的口吻。李夫人一旁也没说什么,于是,两人便先告辞离去了。“小三。”“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