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彩笛听了她的话微微一愣,然后笑着摇了摇头:“姬菲迎?她跟我非常不同。我跟你说,姬菲迎那种女生很恐怖的,就是一个数学女神童,否则老周也不会高一那时就想把她调到我们班了。她平时不看书也不做题,只有上课的时候听老师讲课,但是她全部都懂。如果你拿我们没学过的变态难题去问她,她看到题目的第一眼会跟你说‘我不懂’,说她也没见过这种题目,但是你只要给她一分钟的时间,她就能把这个知识点完全弄懂,然后教你怎么做……总之,她的数学跟我们不是一个水平的,要不然唐老师也不会那么喜欢她。不过她其它科不像数学一样突出,拖累了她的成绩排名,所以平时没那么明显而已。”
潘彩笛的理科成绩非常优异,数学、化学都相当突出,是9班为数不多的理科能跟男生抗衡的女生,而且还jīng通语文诗词。在曹芝琪的印象中,潘彩笛还是一个不轻易认输的女生。
姬菲迎的数学成绩非常优异,这一点全班乃至全年级的同学都清楚。但是在高手林立的9班,她的总体成绩并不算很突出,每次大考也就排在班级十几名和年级三四十名。
听了潘彩笛的话后,曹芝琪再次意识到,有些学生的能力并不是用成绩排名衡量的。比如程释,比如顾正宇和姬菲迎。
☆、【番外】过客(下)
每周一次的数学竞赛培训的内容很难,所有题目都是竞赛难度,远远超过了高中课程教学的范围。
培训一开始安排在星期五晚上,第二个学期改到了星期六的早上。除了上课外,学生每周还要完成一套试卷和相应的习题。每个星期五晚上,曹芝琪都要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做培训试卷,试卷的题非常难,有时就连一道普通的填空题曹芝琪也要想上十几分钟。每当这个时候,她都会深深领悟到,竞赛型学生跟高考型学生的不同。
比起高二第一个学期,第二个学期距离高三更近了,在这种qíng况下,教学的课程难度和各科的作业量都在增长,第二个学期就有几个学生陆续退出了培训班。
那个学期的期中考,曹芝琪从第一个学期的年级第四名下滑到年级十几名。
而顾正宇、姬菲迎和黎墨等人,即使在参加数学培训时,学习成绩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曹芝琪再一次看到自己跟顾正宇那种学生的距离:他们在数学方面都有敏锐的头脑,而她更擅长的是做各个科目的作业。
期中考成绩排名公布后的那个星期,曹芝琪反复想了很久。
她粗略算了一下,每次培训班上课要三个多小时,加上做试卷的两个多小时,总共六个小时。每个星期她总共花在数学竞赛培训上六个小时。而这六个小时,如果她用来做各科的的习题,可以完成很多作业。
培训班只是为了给数学竞赛输送人才,而她是不可能去参加的。她只有在做平日课程的作业时,才会感到得心应手。如果她继续在培训班呆下去,只会继续在深奥难懂的题海里挣扎。再这样下去,只会影响她准备高考,到最后她可能考不上父母心中的理想大学。
曹芝琪很早以前就清楚自己跟黎墨的距离,只是在这一刻,那种距离像是被放大镜放大了无数倍摆在了她的面前。
在最犹豫不决的时刻,曹芝琪在心里问自己:如果黎墨站在她面前,对她说想跟她在一起的话,她会不会答应。
答案是否定的。
她深入地想了一下,假设她真的跟黎墨在一起,就必然要花很多时间跟他一起:一起吃饭、一起逛街、一起聊天。可是,那会占用她很多时间和jīng力——而那些时间和jīng力本该用在学习上。
更何况,这样的假设根本不可能发生。
她太清楚自己的xing格了。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喜欢他。
这样的日子总有一天会到头。那么,不如由她自己来结束它。
曹芝琪心里很清楚,她喜欢黎墨,可是黎墨不是她最喜欢的。她最喜欢的还是学习,准确地说,是在学习上获得的成就感。
在她考上大学前,只有学习才是第一位的。
她最渴盼的不是黎墨对她的关注,而是考上理想中的大学。
而对于黎墨的倾慕,也只能埋藏在心底。
她是一个学生,她最重要的职责是学业,是考上一所好大学。
最终她还是退出了年级的数学培训。
她的心里一直都明白,她跟黎墨是两个世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