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牢笼_作者:感悟生活(253)

2017-03-16 感悟生活

  我看了起诉书之后,觉得他既冤枉也不冤枉——冤枉的是此人只是这个诈骗集团主犯的亲戚,似乎并没有从中得到太多的好处;说他不冤枉,是因为他明知这种非法集资对社会和他人造成巨大伤害,仍然助桀为nüè。加之我几年来与各种犯罪嫌疑人关在一起,对诈骗犯一向特别反感,决定不对他提供任何实质xing帮助。

  在看守所监房那么小的一个空间里,拒绝对他人提供帮助也是大有学问的。简单生硬地拒绝他人的请求,弄不好就会造成血光之灾。

  到了晚上看电视的时间,那位涉嫌集资诈骗的在押人员悄悄地坐到我身边,一副虚心请教的样子,说:“程总,我的事您怎么看?我想做无罪辩护,请您帮我出出主意。你要是帮我出去了,将来一定重重地感谢您!”

  我反问:“你准备具体从哪几个方面做无罪辩护?”

  他说:“第一,我没有分到一分钱,只是一个拿工资打工的;第二,我妹夫和妹妹不会出卖我,他们都主动把事qíng往自己身上揽。”

  我说:“起诉书认定你是诈骗团伙的一员,总是有些对你不利的证据。你在侦查和起诉阶段,办案人员是否问过你公司的经营qíng况,比如公司做什么业务的,每年利润是多少?你的工作职责是什么?每月收入是多少?为何那么多素不相识的人,每天会送来这么多现金给公司?你过去是怎么回答的,现在原原本本告诉我。”

  他想了想说:“这些问题似乎办案人员都问过的,我当时具体怎么回答的,已经不记得了。”

  我清楚他不想跟我说真话,就试探着启发他:“你是否说因为你只是一名打工的,不清楚公司从事什么业务?还是说没见到公司生产什么产品,除了对客户承诺高额利息,整天忙着收款和发放利息,没看到公司做过其他业务?”

  他说:“程总你厉害,我当时犯糊涂,老老实实回答公司除了收款、偶尔给客户发放利息,没看到有别的业务。”

  我进一步试探他:“你一定老老实实说清楚了自己的工作职责,比如帮助到客户家里收款,转运和存放现金等。是不是?”

  “是。他们已经查到我每月工资有2万元,我总不能说拿这么高工资,自己任何事qíng都不gān吧。”

  “起诉书还指控你多次参与了非法集资的核心成员内部会议,又是怎么回事呢?”

  “他们经常晚上开会,有时我在旁边搞些后勤服务工作,就是买些吃的、为他们倒开水之类。”

  “一共有多少次?”

  “很多次,具体记不清了。”

  “办案人员是否有问过你,公司核心成员开会,是否讨论过公司拿到这么多钱,没有用一分钱来做生意或者搞实业投资,将来如何偿还这么高的利息?”

  “这个问题他们反复问过我许多次。我一开始跟他们说,我没有参与过他们的讨论,自己文化程度又不高,听不懂他们讨论什么内容。后来办案人员跟我讲,我妹夫和妹妹把所有事qíng都揽自己身上了,让我配合办案机关,保证没事的。办案人员还给我看了我妹夫和妹妹劝我配合办案人员的笔录。办案人员说我经常参加他们的讨论,不可能什么事qíng都没听到,如果不配合,就是态度问题,事qíng就严重了。我想想自己反正只是一个打工的角色,最后就跟办案人员如实讲了一些他们开会的qíng况。我当时具体怎么讲的已经记不得了。”

  我明白他实际上已经出卖了自己的妹夫和妹妹,同时自己落入了办案人员的陷阱——jiāo待得越多、越详细,说明自己犯罪主观意愿越明显。

  我一脸严肃地对他说:“在这里呆过一段的人都知道:一个人做的事是铁门——只要当事人不开口,办案人员拿他没办法;两个人做的事是木门——只要一个人死咬着不说,单凭另一人的口供很难定罪;三人以上做的事就没门了——同伙之间争着“抢跑道”,不可能守得住任何秘密。听你介绍的qíng况和起诉书的指控,你这个案件一共11名被告,几乎所有关键证据都已经被司法机关掌握,你自己又跟办案人员讲了那么多细节,想要推翻检方的指控没有任何可能,弄不好给法官留下不良印象,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反正你只是第6被告,还是争取以认罪态度好获得法院从轻处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