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牢笼_作者:感悟生活(252)

2017-03-16 感悟生活

  可以肯定的是,不是所有被冤枉的刑事被告人都有我这样头脑清醒,并且意志坚qiáng、应对得当,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注定只能含冤一生。当然,不排除有极少数被冤枉的人比我做得更好。

  187、婉拒帮助诈骗犯脱罪

  我一连几天盘腿坐在地板上,两腿间夹着一个倒扣的脸盆,趴在上面写写画画。写这样的材料需要绞尽脑汁思考,用脑本来就很辛苦;那样一种低头曲身的写字姿式,则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体力活。

  我不但休息时间旁若无人地埋头整理资料,而且得到林训导的特许平时不用“坐排头”,整天独自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或冥思苦想,或奋笔疾书。我时而为自己受到的冤屈和背叛感到悲伤,时而又为自己找到新的反击证据感到喜悦自豪。

  为了不引起他人反感,分配我的洗碗、打扫清洁卫生等内务劳动,我一样卖力完成。

  我不断增加的文字资料,以及时喜时悲的qíng绪反应,引起了同监房在押人员的好奇心。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看过我的起诉书,虽然我很少跟他们jiāo流,但他们对我的案子大致有些了解,当然至少一半人是看不懂起诉书实质内容的。

  同监房人员有人吃醋道:“有文化的贪官就是不一样,训导还专门提供写材料的方便。”

  有人嘲讽道:“拿到了起诉书,再怎么狡辩都没用了,等死吧。”

  有人酸溜溜地说:“我要是多读点书,多掌握点反侦查本事,他们根本就抓不住我。书到用时方恨少,到这里才体会到知识真管用呀!”

  也有人对我认真准备开庭资料的自救行为表示敬佩,“排头”就几次打断同监房人员的冷嘲热讽,说:“你们有种也学学人家,谁不想为自己脱罪,或者争取少吃几年牢饭呀。”

  有人鼓励我说:“你既然认为自己是冤枉的,扛到现在最后一个环节了,当然只能继续扛下去。那帮办案人员也是人,不管他们表面上怎么恨你,内心还是敬佩你这种硬骨头的。”

  一天晚上看电视的时间,那位一直自称无罪、年约30多岁的临江本地人,悄悄坐到我身边,一副虚心向我请教的样子对我说:“程总,我看您很懂法律的。我的起诉书估计也快来了,等您忙完了自己的事,能否帮我参谋参谋。”

  我慡快地说:“没问题。”

  大部分人看到我十分辛苦的样子,总会怀着各种心理说一声:“你觉得这样有用么?”或者怀着对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不信任,发泄道:“法庭审理都是走过场,你再怎么辛苦准备都是没用的。”“人家公检法是一家人,一条龙服务,拿到起诉书基本上就定型了,法庭审理不会给被告和律师申辩机会的。”

  面对这类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的质疑、劝说,我都抱以一笑了之的态度,有时忍不住会说:“尽人事听天命吧,我只是不想给自己将来留下遗憾。”“反正闲着也是无聊,多做点准备总是没错。”

  大约一周左右,我完成了第一阶段全部资料的准备,该考虑的细节全部都考虑了一遍,剩下的事qíng是跟律师jiāo换意见,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辩护的内容和策略了。

  在完成《对证人的提问提纲》和《自我辩护书大纲》,并丰富了大量我能回想到的具体事实、证据之后,我主动恢复了每个工作日都进行的“坐排头”反省,不想让其他人认为我滥用林训导对我的特殊照顾。

  隔了两天,那位自称无罪、希望我帮助他出些主意的临江本地人,拿到了法院送达的起诉书。他自己看了一遍,就马上把起诉书jiāo给我,我心领神会地接过来很仔细地看了。

  这是一起集资诈骗案,涉案金额亿元,其中4亿元下落不明,共有11名同案被告,第一、第二两名被告是夫妻,找我帮他出主意的这位,我已经知道他叫huáng来福。他排在全部被告人的第6位,属于第二被告的哥哥。起诉书最后用了“涉案金额特别巨大”、“社会影响特别恶劣”、“提请法院依法严惩”等字眼,果然语气相当严厉,一看就知道两位主犯面临死刑的处罚。

  这位名叫huáng来福的被告与第一、第二被告是亲戚关系,主要工作是搬运和保管大量集资诈骗来的现金,起诉书写明文化程度是初中,但言谈举止相当jīng明,见过不少世面的样子,完全不象他姓名那样土里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