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小事_作者:凉雾(32)

2017-02-19 凉雾

  江北见他主动地提到这个上头来便不失时机地问道:“那您有他照片吗?”

  “有,上次过去的时候我们几个老头子跟他合过影。”

  这个答案可不是江北要的答案,脑子里略微一转便作不经意地提起说:“上次我听他说,他的旧照都在地震的时候遗失了,连父母的照片都没留下一张,不知您这儿有没有?有我给他翻拍一张带回去。”

  “哎呀,这个我得找找。”叔公想了想,忽然径直跑进卧室去,一阵翻箱倒柜,稍后便抱着几大本厚厚的相簿出来。

  “家里的旧照片都在这里了!”

  叔公一边翻一边絮絮地说幸好之前这些照片都放在成都女儿家里,不然也很难说能不能在地震中保存下来。江北嗯嗯地应着,眼睛亦跟着他翻动的页面走,可翻完一本、两本、三本都没有,江北的心便不由得有些惴惴起来,叔公纳罕地道:“我记得好象有一张啊……”说着又翻开第四本,翻不了几页终于兴高采烈地叫起来:“啊,这里!”

  江北如获至宝忙凑过去细看,那是一张多年前的合照,看样子是过年时去乡下走亲戚,很多人,少说也有二三十个,在农村院坝里分成四排,年长者坐第二排的长条凳上,小孩子们或蹲或站,笑容满面列在他们前面。

  “这什么时候拍的?”

  叔公看看背后的批注:“……九二年。”

  九二年,张雁南十五岁。江北的心砰砰乱跳,目光在几个孩子面上快速扫视――都太小了,年龄完全对不上,他很快把视线凝伫在第二排最边上那个:“这个就是……张雁南吧?”

  叔公看了看,肯定地给出答案:“对。这两个,就是他爸妈。”

  江北仔细地、认真地、甚至可以说是炽热地盯住照片上的少年张雁南,一时间屏住了呼吸。

  那是一个朴素的农村少年,穿着一件一看就是劣质的蓝色羽绒服,眉眼依稀有几分现在的样子,可是矮得多,充其量也就一米六二的样子――江北想想张雁南如今将近一米八的身高,实在很难想象他十五岁时居然是这么矮,是发育得太晚么?

  第18章

  正怔忡出神时叔公的老伴出来布筷,听到他们对话便cha了一句:“雁南那孩子以前全不出众,真想不到他现在恁个出息。”

  说到这个叔公显然颇有同感,也笑着感慨说:“是啊,当初见到他的时候我还有点不敢认呢。人家说女大十八变,我看这男的变化也很大!”

  江北听得一颗心扑嗵扑嗵直跳,试探地笑道:“怎么说?是样子变了……?”

  “不,不是样子。”叔公摇摇手,“是气质,整个人的气质谈吐格调都不一样了。看来男人还是要出去闯dàng社会多经历一些事才行,你看他现在,完全就是个成功人士。”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江北盯着旧照上那个憨实笑着的农村少年,也很难把他同现在的张雁南联系起来。这样的农家子弟川渝两地不知有多少,他们多数家境一般因此早早出去打工,在沿海城市工厂里挣一点工资苦混数年,年纪到了便娶一个熟的打工妹,然后两口子为了孩子父母继续打拼……

  “……他什么时候出社会的?”

  “高中吧,好象就没考上,听说跟同村的人在广州那边打过工……悖沿海城市果然机会多。”

  不,不对。江北心中暗暗呐喊。

  虽然张雁南不怎么喜欢提及前尘往事,但聊天的时候难免曾露出过那么一点口风。江北记得他没有进过厂,一直以来都在工地上打零工,做得多了慢慢也熟悉了这个行业积攒了一些人脉,于是开始尝试自己组织一些人包一些小工程,由小渐渐做大……

  江北越想疑云越重,他怕再就这问题问下去叔公会起疑,便转换话题道:“叔公,张雁南父母的坟埋在哪里您知道吗?我想待会去拜祭一下,顺便给他拍几张照片回去看看。”

  “知道啊。”叔公老怀堪慰,连赞他有心,又以长辈的身份略微带些批评的语气说:“雁南啊,过年都不回来给他父母上坟,忙归忙,父母的养育之恩也不能忘啊。”

  江北陪笑着点头称是,稍后吃过午饭,叔公便招了辆车,带他前往地震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