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来,家里唱歌方面上了最大台面的就是爷爷,曾经上过k市医疗系统的大台面,但也就只在本系统唱唱而已,叫他到市工人文化宫去唱,他就怯场了,打死也不肯去。
奶奶太奶奶的嗓子都比较细,很清亮,但不宏亮,有些高音唱不上去,那就更是不肯上台面了,顶多就是拉个手风琴给人家伴奏,自己从来没在大台上亮过歌喉。
有其父母必有其子女,老huáng自然也是上不得台面的人,只敢在熟人聚会的卡拉ok间唱唱,主要是因为有伴奏音乐,还有昏暗的灯光,多遮丑啊!老huáng躲在震天响的伴奏音乐里一顿胡唱,在鬼火一样的灯光下,人家也看不出老huáng是否把脸给憋红了。
艾米那就更不用说了,躲在卡拉ok伴奏里都不肯唱。到华人朋友家去玩,事先就给老huáng约法三章:“待会别bī着我唱卡拉ok啊,你要bī我,我就luǒ奔。”
有一次艾米发了歌瘾,一个人躲在卧室里,用网友“11a”教的方法对着电脑又录又唱《我不想说》,折腾了几个小时,总算大功告成,老huáng觉得挺不错的,但艾米终没勇气放到网上去。
huáng米同学从小就怕丑,你正儿八经教他唱歌,他是一定不好意思跟着唱的,但如果你唱的次数多了,他也能学到不少,没人注意的时候,他会一个人嗯嗯啦啦地唱个不停。
有段时间,他迷上了积木,经常是一边码积木,一边唱歌:“wuv you(love you)——,wuv you——,en—en—en—en,wuv you——”
如果码成了,他还会高兴地退后几步,远景观察他的成果,然后一边唱太奶奶版的《铃儿响叮当》“金狗背,金狗背,金狗窝得喂”(jingle bells,jingle bells,jingle all the way),一边扭屁股,煞是得意。
如果你在这种时候喝声彩“唱得好!再来一个!”,他肯定被你吓掉了魂,会把码好的积木“呼啦”一下推倒,跳到一边,吃惊地望着你。
老妈犯过一次这种错误,把儿子吓呆了,搞得老妈连声道歉,又抱又哄,但儿子老半天都回不到方才那种“天人合一”的境界里去。
老妈不解:“怎么我喝声彩,他就把搭好的积木也推倒了呢?”
这个谜到现在也没解开,不过大家从那之后都知道huáng米同学自歌自唱的时候是喝不得彩的,可以偷偷地欣赏,但不能弄出声来。
现在huáng米同学最感兴趣的是太奶奶告诉他的那些“歪歌”,正儿八经的歌他是用来自娱自乐的,而“歪歌”才是用来表演的,他动辄就叫:“爸爸,我唱个歪歌你听。”
我是一个兵,
癞子老百姓,
连长叫我去打仗,
我说肚儿疼。
这个“歪歌”来自太奶奶讲的一个笑话,说她以前教书的时候,班上有个调皮佬,把《我是一个兵》篡改成了这样。太奶奶作为老师,当然不能容忍学生篡改革命歌曲,所以严厉批评了那个调皮佬,但私下里,却觉得这小子有点歪才,改得俏皮。
不知道太奶奶怎么会对huáng米讲起这个,大概是实在没故事讲了,只好把三百年前的陈谷子烂芝麻都搬出来讲,结果正中huáng米下怀,他一听到“肚儿疼”几个字,就爱上了这首歌,成天在家里迈着正步唱啊唱。
太奶奶吓唬他:“快别唱了,当心把肚儿唱疼了!”
huáng米听到“肚儿”二字,越发带劲了,边唱边拍肚肚:“我说肚儿疼。”
太奶奶大失其悔:“早知道你小子这么喜欢歪歌,就不讲这个故事你听了。”
huáng米又爱上了“歪歌”这个词,追着太奶奶叫:“太奶奶,再唱个歪歌!”
太奶奶被huáng米缠得无法,只好绞尽脑汁回想以前听到的“歪歌”,于是huáng米经常有新节目表演。
太奶奶讲到很多年前,静秋阿姨的女儿sara才几岁,那时正兴唱《纤夫的爱》,其中有这么一句“我俩的qíng,我俩的爱,在纤绳上dàng悠悠”。sara年纪小,没听明白,以为是“屙(k市话读“wo”)尿的qíng,屙尿的爱”,所以总是等到坐在痰盂上拉尿时才唱这句。
这下huáng米如获至宝,听了一两遍就学会了,学会了就大声唱,特别是拉尿的时候,一定要唱一唱“屙尿的qíng,屙尿的爱”,有时笑得尿都拉不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