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拉完尿,又回到老爸跟前来:“爸爸,你要我讲故事撒。”
“好,儿子,讲个故事爸爸听吧,爸爸好想听故事。”
“长故事还短故事?”
“我想听长故事。”
“好,我讲你听哈。从前呢,有蛮——(两手在空中画一个大圆)多老鼠,有蛮——(再画一个圆)多米,一个老鼠叼颗米,一个老鼠叼颗米,一个老鼠叼颗米……”
老爸知道这时应该打断儿子,问问题,但老爸有时故意不配合,老是不发话,免得儿子一下就把故事讲完了。我们家都是土法喂养,老子儿子一起玩,也不讲究一天背多少诗词,也不蓄意教多少算数,没什么标要达,没什么作业要做,纯粹就是混时间,所以不管什么游戏,都是能拉多长就拉多长。
儿子重复了好多遍“一个老鼠叼颗米”,见老爸这个憨包子老是不提问,就给老爸一个提示:“爸爸,你问我撒。”
“我问你什么呀?”
“问我讲完鸟没油。”
“哦,哥哥,故事讲完鸟没油啊?”
“哈哈哈哈,还没有。”
“怎么还没讲完啊?”
“好多米撒。”
“这故事太长了!”老爸捂住耳朵乱摇头,“不听不听,狗儿念经……”
儿子冲上来拉开老爸捂耳朵的手,bī着老爸听,还开心地大笑:“哈哈哈哈,是你,是你,你‘记记’(自己)要听长故事的撒。”
有时候,哥哥使用另一个版本:“爸爸,真故事还假故事啊?”
“我要听真故事。”
“好,我讲你听哈。从前呢,有一个爸爸,就是你。从前呢,有一个哥哥,就是我。讲完了。”
老爸抗议:“这哪里是故事?这是讲的你和我嘛。”
“哈哈哈哈,是你‘记记’要听真故事的撒。”
“我不听真故事了,我要听假故事!”
“好,我讲你听哈。从前哪,有个鬼,把你吃了。哈哈哈哈。”
“不对不对,这是假的,鬼没有吃我,我还在这里。”
“是你‘记记’要听假故事的撒。”
有段时间,哥哥突然认识到自己的金贵,神神秘秘地说:“爸爸,你晓不晓得,我可以卖一万块钱哦!”
老爸贪心:“只卖一万块?不能卖十万块吗?”
“一万!”
“十万!”
“一万!”
“憨包包,是十万多还是一万多呀?”
“万多!”
老妈听到儿子的回答,笑昏了,嘲笑老爸说:“憨包子,还是我儿子厉害吧?不跟你扯什么一万十万,就说一个‘万多’,看你怎么办。”
老爸问:“憨包包,谁要卖你呀?”
“人贩子。”
“你还知道人贩子啊?我问你,什么是人贩子?”
“钻(专)门卖小孩的。”
老妈说:“哦,他钻到门里面去卖小孩。”
儿子争辩说:“不是的。”
“那是钻到哪里去卖小孩呢?”
儿子被扯糊涂了,站在那里不吭声。
老妈又问:“他不钻到门里,是不是钻到窗子里去卖小孩啊?”
儿子生气了,绷着脸,表qíng和言语活脱脱是一个小太奶奶:“你是调皮佬,我不讲你听了!”
老妈赶快认错:“好,好,妈妈不调皮了,儿子告诉妈妈,人贩子在哪里卖小孩啊?”
“在路上。”
“在路上啊?太可怕了!憨包包你可要当心哦,在外面骑车的时候,别骑太快哦,骑太快爷爷追不上,你一个人骑到没人的地方去了,会被人贩子抓去卖掉的。”
儿子很老练地回答:“我晓得,要卖一万块钱!”
“你连自己的价格都晓得啊?那你很厉害哦。如果人贩子把我的宝贝儿子拐走了,妈妈会怎么样呢?”
“妈妈会哭死的。”
“爸爸呢?”
“爸爸会急死的。”这些都是奶奶太奶奶讲过的,但儿子有时爱自由发挥,“妹妹哭死,爷爷急死,steven急死,emma哭死,joe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