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些洋娃娃最终都被淘汰了,可能无论怎样高明的设计,毕竟都是假的,不能跟真人比,所以妹妹现在更爱玩“真咩咩”就是我们全家的男女老少。
k市话里把“过家家”叫作“请家家客”,妹妹以前说不了这么多音节,自作主张简化为“家客”,她很爱玩“家客”,而且总是当妈妈。
平时老爸老妈都在上班,爷爷要陪哥哥玩,而哥哥跟妹妹“玩不上般”(玩不到一起),所以妹妹想玩“过家家”时,就去找奶奶和太奶奶,有时奶奶在做饭,她就让太奶奶陪她玩:“太太奶,家客。”
太奶奶从来不会安安生生陪她玩,总要设置几个障碍:“夹克啊?哦,太奶奶没得夹克哦,太奶奶不喜欢穿夹克。”
妹妹邀请几遍邀不动,就找奶奶告状:“奶奶!”
奶奶出来调停:“太奶奶,妹妹叫你跟她请家家客,你听话些哈,莫调皮。”
太奶奶说:“好,我陪你请家家客。你要我当什么呀?”
“咩咩。”
“太奶奶这么老了,还当‘咩咩’呀?”
妹妹早已从奶奶那里学到了对付的办法:“你没牙牙!”
太奶奶乐了:“哦,我没牙牙就是‘咩咩’?那才好呢,我恨不得变回‘咩咩’去。好,我是‘咩咩’,那你呢?你是什么?”
妹妹当仁不让地说:“妈妈。”
“哦,你是妈妈呀?那好,妈妈,我要吃饭。”
小妈妈便去做饭,有时把她的玩具小锅小灶小碗小勺搬出来,但大多数时间都是“空中作业”。只见她左手放平,右手作刀状,嘴里“奇卡奇卡”地叫着,手里就一下一下地切菜。转眼之间,她的饭就做好了,端去给太奶奶吃。
太奶奶问:“妈妈今天做的什么菜啊?”
“嘎嘎(ròu)。”
“光是嘎嘎呀?我没牙牙,咬不动哦。”
妹妹就装模作样地接过太奶奶手里的碗,走到一边,嘴里又“奇卡奇卡”地叫着,然后走回太奶奶身边,把碗递给太奶奶:“打了!”
“打什么了?”
妹妹大声说:“打了!”
奶奶看妹妹着急的样子,赶快代替解释:“太奶奶,妹妹给你把饭菜都打碎了,可以吃了。”
太奶奶稀里哗啦吃完饭,声明道:“嗯,吃饱饱了,‘咩咩’要睡觉。”说完趁机躺下休息。
小妈妈照顾很周到,找个毛巾或者沙发靠枕给太奶奶当被子,还在沙发靠背那里扭几扭,嘴里“奇卡奇卡”两声,表示把灯关了。
太奶奶不肯好好睡觉,要求说:“我要妈妈哄睡。”
小妈妈就伸出小手,在太奶奶身上拍,嘴里咕噜着:“细阔阔(睡瞌瞌,睡觉的意思),细阔阔……”
太奶奶得寸进尺:“我要妈妈唱歌哄。”
小妈妈很迁就,马上唱歌哄“咩咩”:
细吧,娃娃娃,
好好地细吧,
天上星星——细啦,
地上星星——细啦,
细吗都细啦——
太奶奶钻空子:“怎么地上也是星星睡了?地上哪里有星星啊?”
小妈妈一愣,知道自己唱错了,于是从头唱起,但往往还是唱成“地上星星细啦”,又被太奶奶钻了空子。
如此三番,再耐心的小妈妈也忍不住了,发起脾气来:“细阔阔!打银(打人)!”
太奶奶还要钻空子:“为什么我细了阔阔,你还要打银啊?你是个什么屁妈妈呀?呜呜——妈妈打银,‘咩咩’不睡了。”
小妈妈遭到如此激烈的反抗,愣了。
往往在这种紧急关头,都需要奶奶出来调停。奶奶说:“妹妹,‘咩咩’她不想睡,你带她上街吧。”
妹妹是个“识食物”者,自己转个弯,对太奶奶说:“向该该(上街街)!”
太奶奶应声道:“我要穿花衣衣!”
妹妹从空中取下一件花衣服,给太奶奶穿上:“穿了。”
“我要穿红孩孩(鞋鞋)!”
妹妹又从空中取来一双“红孩孩”,给太奶奶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