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尘埃腾飞_作者:艾米(241)

2016-12-21 艾米

  《尘埃腾飞》里的滕非,我之所以写了他的缺点,是因为这些缺点左右了故事的发展。有了这些缺点,故事就向着我们现在看到的方向发展了;如果没有这些缺点,这个故事就会向着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所以这些缺点是该故事的关键,不写不足以推动故事发展,当然要写。

  比如他的不会(不爱?)做饭,就是这个故事发展的关键,如果他会做饭,陈霭就靠边站了,也就没有这个故事了,所以他这个缺点一定要写。

  滕非的另一个缺点,就是他做事缺乏原则,说严重点,就是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虽然他的目的,常常是造福他人。

  他在美国生活多年,研究的是东亚政治经济,还写过论述关系网与中国政治经济关系的专著,但他并不知道中国的关系学不一定适应美国的气候。他把中国的关系学引进到美国来,在美国也搞拉关系、走后门、任人唯亲这一套。这些小手段,曾一度使他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但这些做法,终究不符合美国的价值观, C 大可能早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旦机会成熟,稍有借口,就撤了他的职,让他不名誉地丢掉了孔子学院院长职务。

  还有他与龙晓庆的关系,不仅严重地玷污了他对陈霭的爱qíng,也直接威胁到他在 C 大的教职。

  但当我们看到他受到审查,被撤职,连教职也可能保不住的时候,我们很多人都动了恻隐之心,把责任全都推到了 C 大和那帮中国人身上,认为他是一个受害者,有的读者甚至赞扬他是一个完美的qíng人,他的爱qíng是艾米小说中最完美的爱qíng。

  这些都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很多qíng况下,不是作者没写人物的缺点,而是读者不愿意看见人物的缺点,因为读者已经把某些人物完美化了。

  除了刚才提过的滕非,很多读者把老三也完美化了。我写的时候,是写了他的缺点的,比如他以前有过未婚妻。这个缺点不能不写,因为他的未婚妻对故事发展起着决定xing作用。还有,他认识静秋不久,就在山上拥抱且亲吻了静秋,这也可以算是他的缺点,我也写了,因为这个qíng节对故事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亲吻怎么是缺点呢?多美啊!

  但如果现在有这样一个二十多岁的男人,群众普遍反映他有未婚妻,而他认识你十六岁的女儿不久就亲(qiáng?)吻了你女儿,我包你会bào跳如雷,杀了他的心都有了。

  但当你从我写的故事里看到这样一个老三的时候,你受了整个故事的影响,尤其是受了他死讯的影响(人都活不了几天了,现在不吻,更待何时?),你不仅没有bào跳如雷,还把这一切都当成他làng漫的证据,在心里把他完美化了,完美到看见huáng颜在《认识你,是命运对我的恩赐》里说“如果不是静秋竭力反对,老三那次在山上就会把事办了”时,你便认为huáng颜在污蔑老三的地步,而你却说是作者把老三写得太完美了,那就有点嫁祸于人了。

  有人看见我这样说,一定认为我对男人要求太高了,他们会说:

  “是的,老三以前有过未婚妻,但谁以前又没有一个两个女朋友呢?有的十个八个都不止了。以前有未婚妻,总比婚后乱搞要好吧?”

  “是的,滕非跟龙晓庆有过一段关系,但他也是迫不得已,而且只有这么一段。想想现在中国该有多少男人叫jī,网恋,出轨,他至少还没叫jī吧?”

  所以说,读者认为我故事里的男主角“完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世界上好男人太少了,因此自觉不自觉地降低了对“完美”的要求。

  记得huáng颜写《几个人的平凡事》时,看到很多女读者对朱 Peter 赞不绝口,认为朱完美到不真实的地步,huáng颜大为惊讶,曾写贴说:“朱 Peter 有什么了不得?不就是妻子病了他曾鞍前马后地伺候,妻子死后几年没忘吗?难道这不是一个男人应该做的事?”(大意如此)。

  读者看了他的这个评价,顿时哗然:这还没什么了不得吗?有几个男人能做到?

  呜呼!大概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男人不照顾生病的妻子,或者在妻子尸骨未寒时便忙着迎娶新妇,所以读者看到一个还没坏到这个地步的朱 Peter ,就觉得朱太完美了。

  连赵亮这样的男人都有读者替他说话,大意是赵亮在陈霭走后还能照顾女儿,自己也没寻花问柳,对陈霭虽然不关心,但也没打骂,还是很不错的,比赵亮糟糕的男人多了去了,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