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忽悠_作者:艾米(47)

2016-12-21 艾米

  “那恐怕不行吧?收审了的人是没有——行动自由的,跟——跟坐牢差不多。”

  “那你刚才怎么说是协助调查?还说是‘请’?”

  妈妈有点生气地说:“你钻什么牛角尖?你不要跟我咬文嚼字,我不是学法律的,我怎么知道?都是听来的,他们怎么说我就怎么说。”

  艾米有点奇怪,爸爸妈妈是怎么啦?妈妈以前从来不发她脾气的,妈妈的脾气都是专门留给爸爸的。爸爸也很少发她的脾气,爸爸的脾气是专门留给妈妈的。她记得小时候,她把“脾气”认成“牌气”,全家人都跟着她说“牌气”。爸爸妈妈都说他们家是个子越小的“牌气”越大,所以那时艾米是家里“牌气”最大的人。即使现在艾米已经长得比妈妈高了,她还是家里“牌气”最大的人。平时只有她发妈妈“牌气”的,怎么今天这二位“牌气”都这么大?

  妈妈见艾米不说话,赶快缓和了口气说,“艾米,你是个聪明孩子,怎么劝都劝不醒呢?Allan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单纯的,他有很多东西你根本不知道——,像你这样年轻幼稚的女孩,很难想象得出他那样的人有多——复杂。你好好读书吧,这件事比你想象得要复杂得多,你最好不要再过问。”

  艾米听见妈妈一口气用了好多个“复杂”,一下是“多复杂”,一下又是“复杂得多”,听上去像个没什么文化的家庭妇女一样,反反复复就是用那么几个词。

  她讥讽地说:“一个人总不会因为复杂就被收审了吧?他们为什么收审Allan?”

  “我也不知道,qíng况一天一变,今天说是为这,明天说是为那。”

  “你只告诉我最新的消息。”

  “最新的……,是因为那个姓简的女孩被谋杀的事。”

  “Jane被人谋杀了?”艾米惊讶地问,“她真的死了?我还以为……,你从哪里听来的?你sure她是被人谋杀的?”

  妈妈有点烦躁地说:“你不要在那里‘谋杀’‘谋杀’地大声乱叫,现在这些都还在调查当中,我们不要在电话上说这些,让你那些同学听到不好。”

  “那我马上回来,你当面告诉我。”

  “算了算了,你不要回来了,跑来跑去耽误学习。就在电话里告诉你吧,你不要在那边一句句重复,听见没有?”

  “我保证不重复。”

  妈妈说:“姓简的女孩的死,Allan是重大嫌疑犯,他有作案动机和时机,公安机关已经掌握了充分证据。就这些,现在不要再过问这事了,从思想上跟他一刀两断,好好读你的书。好男孩多的是,书读好了,还愁找不到一个比他qiáng的?”

  艾米有点鄙视妈妈,怎么说话办事都这么小市民呢?一看到Allan有麻烦了,马上就想到逃跑,而且还扯到什么“找一个比他更qiáng的”,太势利了。

  她放下电话,开始思考。Allan是谋杀Jane的重大嫌疑犯?而且公安部门已经掌握了充分证据?什么证据?

  她想起那天晚上在洗手间里Allan说过一句“你这是握手还是谋杀?”难道那是他qíng不自禁的口误?她又想到那天还没有到Jane家的单元门,Allan就好像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坚决不让她进去,他是怎么知道的呢?如果是他gān的,那他最后喊的那句肯定是“Don’ttellmyparents”,而不是“yourparents”,因为后来是他自己把这事告诉她的parents的。可能当他被抓的时候,他就知道事qíng败露了,所以叫她不要告诉他远在加拿大的父母,难得他这么孝顺。

  但他为什么不逃跑,反而回到他作案的地方去呢?可能没想到我公安人员这么神机妙算?那么Jane的妈妈打电话时不说Jane已经死了,而说Jane在医院,是在帮公安人员骗他过去?他连这点也看不出来?真是白看了那么多破案小说了。她记得他还翻译过一本《犯罪心理学》,难道翻译的时候就没学到一丁点东西?

  她自己都觉得自己有点奇怪,这么严重的问题,她并没有轰地倒下,没有哭的冲动,脑子也没有形成“意识泥坑”,而是很冷静地思考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她发现自己有些时候非常冲动和糊涂,比一般没脑子的人都糊涂,但有的时候又非常冷静和逻辑,比一般有脑子的人更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