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之掰弯国民老公_作者:元小七(331)

  没过一会,朋友的儿子就把一个具体地址jiāo到他手里了。胡荣灿见难题解决,连声道谢。

  ※※※

  家里今天要包粽子,这件事对每户人家来说,都算是一件比较重大的活动了,所以夏久胜温悦都在一边帮忙。

  夏妈妈把早上一起chuáng,就泡下的糯米,放在水里细细淘洗,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浸泡,米已涨开,看起来又白又饱满。将洗gān净的米倒进笸箩里,沥gān水,放在桌上。

  又将淘米水倒进灶上大锅,烧得烫烫的,将粽叶放进去,稍稍泡一泡,然后用洗碗布在泡软的粽叶两面细细擦洗了一遍,拿出来放在桌上,至于绑粽子的细绳,早买好了。以前都用手工做麻绳,现在大家习惯去店里买了。

  往年家里没钱,包的粽子品种不多,一般就白米粽或豆粽,今天家里准备了特别多的口味。

  桌上几个大海碗里,一只装了切成丁的咸蛋huáng,一只装了切成薄片的腊ròu,一只装了切成方块的五花ròu,一只装了红豆泥,一只装了剥了核的红枣,一只装了花生,江浙常见的口味,几乎都准备了。

  安安和阿福,在一边只能凑热闹,帮不上什么忙,夏爸爸和夏久胜也会包,但是煮熟后,容易松散,不美观,所以主要还是靠夏妈妈。

  包粽子是门技术活,特别是扎绳子的时候,要一端咬在嘴里,一端缠住粽子,很难用好力,稍不小心,结打好,就松散了。

  让人意外的是,温悦居然也能包得像模像样,单看外表,跟夏妈妈区别不大。

  这样速度就快多了,夏妈妈准备了四十多斤米,准备包一百多个粽子,一个人包,估计要几个小时,有温悦帮助,午饭前就完成了。

  于是放进灶里的大锅煮,夏爸爸早已把昨天劈好的柴禾搬到灶下,将火生得旺旺的,整个厨房被热腾腾的蒸气包围,感觉屋里都变暖了。

  吃了午饭,家里又开始杀jī,这件事一般都是夏妈妈在做,夏久胜心软,往往妈妈还没下刀,就避开了。

  这次家里宰了十只公jī,煮熟后,会切成大块,一半用酒糟糟着,一半用家乡特有的虾油露浸着,一般二三天就入味了,到年三十夜,就可以切了装盘上桌了。

  这个味道一家人都喜欢,跟买来的醉jī味道有些像,不过更鲜美,以前家里过年时,也会浸一点,一般全用来待客,只有年三十请祖宗,妈妈才会大方地切一盘出来,请过祖宗后,让每人吃一两块,剩下的又会倒回坛子里,继续浸着。

  所以家里的糟卤菜,往往会越吃越咸,因为舍不得吃,又怕坏掉,往往会放多点盐。不像有钱的人家,入味后就早早吃掉了,后面要吃,再去市场买jī重新浸。

  忽然想到上次huáng叔送来的礼物里,有一大包膏蟹,被他放入冰箱冻着,今天日子差不多了,可是拿出来泡在盐水里了。

  炝膏蟹,实在是本地人最顶级的美味,可惜就是太贵,一斤新鲜的就要买七八十块了,装一盘放一只大的,要五十多块钱了,以前家里从来没有买过。

  第一次吃,是家人去甬城姑姑家做客,姑姑拿出来招待他们,吃过两次。

  往后这边高档一点的酒席,也开始用它当做固定的凉菜,可惜很少有主人,舍得花钱买好的膏蟹。

  ※※※

  胡荣灿把车开进夏家庄的时候,几乎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

  这么偏僻的地方,就是那个温悦的家吗?

  虞城跟慈城比,经济上还是差了一点,何况樟塘镇这边,本来就是虞最偏远的地方,除了寥寥几户人家,造了新房子,有了点新农村的气象,大多数人家,房子还是二千年前盖的,现在看起来,非常旧了。

  这次来这边,是胡荣灿自己开车来的,没有带别人。这种向人陪罪丢面子的事,自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向村人问了路,很多人都不知道温悦是谁,最后问到村委会夏久浩那里,他是知道夏久胜家那个年纪人的名字的,就给他指了路。

  车子驶到夏久胜家门口,见这边就一户人家安安静静的,胡荣灿暗暗松了口气。

  旁边没人就好,就怕农村人喜欢看热闹,万一到时有争执,被太多人围观,自己可丢脸了。

  “温悦先生在家吗?”胡荣灿将车停在门口,敲了敲院子前的铁门,叫道。

  “温悦,好像有人来找你?”夏久胜在屋里听到动静,对温悦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