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官_作者:缪娟(87)

2016-11-22 缪娟 高干文

  “再见。”

  程家阳

  我在另一个名字前打了叉,合上卷宗,jiāo给跟我一起来的人事处的同事。

  他看看我:“怎么这个也不行?”

  “业务不过关。”

  “再这样选,连往欧洲派都没有人了。”

  “宁缺毋滥。”我站起来,走到窗边。

  这里是外语学院,又是一年初夏,负责新翻译培养的我来到这里为外jiāo部遴选优秀本科毕业生。

  考中的学生将被分配到对口各司局及海外使领馆,最优秀者将会被留任高翻局,经过进一步的培养和锻炼,成为国内翻译界最顶尖的jīng英。

  “就到这吧。”我说,“你先回去,我去看看老师。”

  “不好吧。法语的一个没有?今年你们高翻局不要人了?”

  “谁说不要?我那个名额谁也不许占。”我看看他,“你忘了,我们派出去的那一个。”

  我去看系主任王教授,他迎我进来,问我:“家阳,怎么样?选了几名?”

  我摇摇头:“您这里有乔菲的消息了吗?”

  “我的还不如你多。”主任说,“她出了院,也没再与我们联系过,我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返校,他们这一届马上都要毕业了。这孩子太任xing。”

  “对,太任xing。”

  我说。我完全同意。

  我是从比利时回国后知道了里昂火车站发生了爆炸案,大使馆传来确定的消息,乔菲在爆炸中负伤,这一天是4月17日,那一天,我在巴黎,而她,在电话里口口声声地告诉我在蒙彼利埃考试的乔菲,她也在巴黎。

  我头晕脑涨的买了机票,我要马上回去巴黎。

  开车在去机场的路上,却忽然觉得不着急了,也不心疼。

  我想起一个天方夜谭的故事,魔鬼被封在坛子里,扔到海底,困境中他希望被解救出来,并许愿要给解救他的人以重谢,时间流逝,酬劳加重,由最初的些许珍宝变成永生变成全世界的宝藏,可是,仍然没有人来搭救他。几百年之后,渔夫最终把他打捞上来,魔鬼此时的报答,是要杀掉他。

  我想起,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我把快乐和痛苦jiāo给这个女人,她什么都不对我说,而且经常失踪,编造理由;在我们分手之后,我无数次的努力要再见到她,我来学校,我追到她家,我去巴黎,都不得相见。

  是什么让她这样决绝的对我?

  不过她还在,是轻伤,上天助我。

  我当时车子拐了弯,回部里继续工作。

  我很笃定,乔菲,她得回来,她得见我,我不能输得一塌糊涂。

  第四十七章

  乔菲

  huáng大叔醒过来,看看我,认出我,说:“谢谢你啊,姑娘,没有你,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

  他北方口音,手术之后醒过来说话也粗声大气的,可见身子骨还挺硬朗。

  我问:“叔叔,您怎么不会说法语还自己来巴黎啊?”

  “唉。”他先叹一口气,“给哥弄根烟抽。”

  “别逗了,这是医院,都不让我抽,你还想抽?”

  “cao,要说洋鬼子是缺德。”

  我心里说,还是洋鬼子救你命的,就这么说人家。粗人。

  “您有什么事?我去找使馆还是找你们公司?有没有人照顾您?”

  “不用。找谁也没用。我信不过这帮人,哎你不是在这吗?”

  “我是留学生,我要回国了。我原来也住在这家医院,出院那天你被推进来,我才过来帮忙的。我机票都订好了,我得走。”我说,拖延这么长时间,我还得回学校领毕业证呢。

  “咋这么没有同qíng心涅?”

  “你还要我怎么同qíng你啊?”

  老huáng笑起来:“开玩笑,我怕没时间谢你。”

  “不必。”我想一想,“我去中国区给您找个特护吧,那里有不少中年妇女,挺能gān活,也会法语的。”

  “那可是又得麻烦你了。你给我找个gān净麻利的,长得好点的,钱我不在乎。”他还挺挑剔。

  “我尽力吧。”

  我坐了地铁去意大利广场旁的中国区,这里有许多持难民身份的来打工的中国人,找工作的小贴士就贴在中国商店的板子上,我给老huáng找了一个原来在国内就是护士的大婶,考虑到老huáng此人几句话就流露出的本xing,我找的这位四十多岁,与他年貌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