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有没有被得罪他不笃定,但人家默然了,默然的意思很多,要么懒得搭理你,要么是默然着寻后招“将”死你。
“我想随你回蔚州,边事比都城禁军更要紧,周朝与梁、蜀数年内必有一战,蔚州打理好了,可以供军粮、造战船、练水军,甚至可以连苗疆,取道沱江顺流而下,直取梁朝都城!”
杨镇微张着嘴听他那将帅苗子描一幅宏图巨景,波澜壮阔,无比远大,听得他热血沸腾,后来他想到了皇帝,想到皇帝那份“愿同尘与灰”的心思,没多会儿血又凉了下来。他想,构想是挺好,放在以前,没的说,一定死皮赖脸地去和皇帝“磨”,软磨硬泡,不信还磨不出个人来!现在他还敢么?所谓“不知者不罪”,啥都不知qíng的时候,傻大胆qíng有可原,明知是怎么回事了,还敢往老虎嘴里扒拉ròu,那就是上赶着找死!再说他也怪不好意思的,皇帝不知几时就惦记上的人,让他占去好几年就不说了,眼下人家刚从死别的伤心伤肝伤肺中缓过来,好不容易能放在跟前好好瞧几眼,哦,这当口他抢上前去一叉子把人叉走,那不是吃饱了撑的么?!做得出?!
“咳,”杨将军清了清嗓子,来句中庸的,“蔚州随时可以请调么,要紧的是都城这边……”,说来说去,话成了车轱辘话,转了两圈又转回原处去了。杨将军的意思是,只要你能把皇帝那边说通了,我这边就是一碟小菜,随便来!想啥时候来就啥时候来!
这话说了跟没说差不多,说完杨将军就启程了,赶不上看这事的后半截。走半道上,得了消息,说是皇帝居然收回成命,从护卫将军所请,办了讲武堂,安了个有类于“国子监祭酒”的官给护卫将军,正谋划不日传令各州县选拔将帅人才送至讲武堂,为周朝青huáng不接的军伍培养一批少壮。这叫啥?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
从禁军换到了讲武堂,看似天差地别,实则换汤不换药,反正人都让皇帝钉在留阳了嘛,搁哪不是搁,人在跟前就行。至于距离的事,那是可以慢慢来的。
卷三、万万般红尘痴缠
第57章 讲武堂
讲武堂是隆佑九年七月初十皇帝下旨设的,正式开坛设讲却是十月中旬的事了。这当中的三个月用在了选拔上。这回的选拔甚至比隆佑四年冬的科考更严,关口更窄,其他不论,单说一条:各州县拔上来的人要经过文试、武试,最后还得站到大殿上让皇帝掌眼。有那胆敢滥竽充数的,一经查实,不单只是拔上来的人倒霉,主试、副主试、知州、知县,一串人跟着倒霉!皇帝刚出手收拾了门阀,周朝上下大换了一次血,各州县的大官小吏动作奇快、效率奇高,俩月之内陆续将人选送至留阳,文试武试殿试,又耗去一个月,待两百名jīng挑细选的将帅种子玄衣肃服齐聚讲武堂,都城都已经开始下霜了。
讲武堂正堂阔大气派,容两百人仍宽绰,无门无窗,只几十檩巨硕圆木撑起,寒风穿堂,无遮无拦,两百人鼻下都冒着一团白气,已有人私底下嘀咕这讲坛设的忒也“山风野趣”了,数九寒天不是要生生冻杀人么?!且,讲武堂的掌事人架子端的是不是太大了点,说是卯中集会,现在都申牌末尾了,一群人一晾晾一个多时辰,是军旅行径么?!
等到巳时,急脾气的已经耐不住了,站起来要走,边走边破口骂道:“什么劳什子讲武堂,把咱哄了来,扔在这儿喝西北风玩儿!呸!老子不奉陪了!走人!有一道走的没有?”说话的这个名叫杜子羽,是濮阳杜家的旁支,算是站在犄角旮旯里的门阀,祖上也曾风光过,然而自祖父杜斌过世后,家境一日不如一日,传到他这辈,几乎与寒门平头等身了。此人少时颇好拳脚,正经拜了师傅学了几手硬功夫,入了军伍做了丘八,领着薄薪浅俸,常常开支不过来。穷,但倒驴不倒架,凭力气挣来两个钱,除去贴补家用,其余的都拿去结实朋友了,故jiāo不说遍天下,起码在濮阳城内三教九流没有不认识的。这回能撞上这个时机,消息也是某位故旧透给他的。因濮阳地方不大,不设征比点,他还问人家借了盘缠,上到汴州城去,一层层拔上来,费了多少气力心血,结果呢?给人晾在霜冷当中,没个收梢!不走gān嘛!
有了打头的,后边跟过来几个人,正要往外去,没提防左手边第一口圆柱底下转出个人来,悠悠说道:“沙场之上,两军相争,围城打援,一等就是几日、几十日、甚至几年,几年后还不定能等到时机,怎么,才等了两个时辰不到就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