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杨将军那遣词造句的“硬功夫”,什么叫“认准了你,非你不可”?什么叫“死了这条心乖乖和我走得了”?
他是汴州灵水人,他婆娘是汴州武山人,两边相隔不过几十里,养出来的人口咋就这么的天差地别呢?!一个说话该温和温和,该体贴体贴,该一针见血就一阵见血。另一个呢,该温和的时候不温和,该体贴的时候不体贴,不该一针见血的时候他偏要一针见血,血呼哧拉的一番话,糊了人家一脸血,他偏还无辜得很!
他婆娘听到末尾那“乖乖和我走得了”,简直恨不能跳进去揪他耳朵、掰他脸!
不能进去是吧?那就上石子!
杨将军连吃几发石子pào弹,身上作痛,本不想理会,奈何向来积弱,软皮邋遢的,夫纲一时半会儿振作不起来,这不,又是“家中有事,去去便回”。回到后院,夫妻俩又是一通撕扯,当然,都是婆娘在撕扯汉子!
第67章 有狗xing的徒儿
进进出出两趟,这小宴就算完了——三位客人忍着笑,吃了饭,喝净了残酒,告辞!
正事儿一件也没gān成,白瞎了这餐好饭了!
杨将军搅huáng了半大小子的事儿以后,常常感觉内疚,良心十分不安,于是他求着自家婆娘去开导开导那闷头小子。没曾想,嘿!那小子转过弯来了!他愿意拜他为师了!
这大哥得意的哟!恨不得满大街宣扬去!
他不能满大街宣扬,但不妨碍他臭显摆——搞个拜师宴,请的还是那三位,就让你们瞧瞧我杨镇的手段!
拜师宴与杨镇夫人收细妹子做gān女儿的宴席一块儿摆,还请了戏班子,男客在外,女眷在内,热热闹闹耍了一天。
猛将种子终于名正言顺地归了杨将军,皆大欢喜啊!
如愿以偿收了徒儿的杨将军卯足了劲头,拿出看家本事,每日提前一个时辰起身,看着半大小子练大刀。那把刀可是真家伙,七八十斤,常人要拎起来都难,更别提还得舞起来。这大哥之所以敢一上来就动真格的,那都是有因由的——半大小子来自青州苍山,那地方山穷水恶民风彪悍,历来尚武,不论男女老幼都会一点拳脚功夫。男孩儿一般四五岁练根基,□□岁入正门,禀赋高的,十几岁已经练得很可以了。半大小子禀赋挺好,练的也挺好,如果不是死了爹又跑了妈,估计这会子正在吃“镖师”这碗饭呢。
人这一辈子,怎么说的好,世事翻覆如云雨,顺逆也就是一眨眼的事儿。上一时还在金马玉堂,下一时不定就流落街头了;上一时还在花好月圆,下一时不定就曲终人散了;上一时还是镖头家的公子,下一时就成了没爹少妈、遭人嫌弃的拖累了……
好在这小子还有一身硬功夫做家当,不然,带着一个细妹子走南闯北一路上都城,哪还能安然活到现在!
杨将军当初没脸没皮的硬要收人家做徒弟,主要就是看上了人家这身练得挺好了的武功底子。有这样的底子,上来就可以正经开练,捡了个大漏哇!捡回来,先练着,反正每年都有征比,练好了手段再让半大小子入军伍,两不耽误。
想归想,练了半年,到了入军伍的时候了,小子说再等等,一开始杨将军还没醒过味来,以为那傻小子怕生害臊,还专程找他谈了军伍里边的事儿来着。后来仔细一琢磨——不对!这小子怎么好像在等些什么呢?还眼巴巴的。再一琢磨,他明白了,哼,傻小子还没死心呢,身在曹营心在汉呢,人家不等镇西将军这头的征比,等护卫将军那头的征比!
师父揍徒弟常有,徒弟气师父么,应当说不常有,但搁杨将军这儿,它就经常有。而且还是不知不觉就把师父给气了。比如说吧,今儿个徒弟练的不赖,师父高兴了,问徒弟:“今儿练的好,想要啥奖赏?”,徒弟说,“没想要啥,要不师父您带我去蔚州大营看看吧。”。师父心想,好家伙,前一句还没想要啥,后一句就要进蔚州大营去了,去了不白去吧?为了瞧一眼你那护卫将军吧?真弄不懂你那死脑筋,为啥认定了那个就非那个不可?!
其实,半大小子就跟狗儿似的,这么说有些失敬,那再换个说法,这小子就跟沙漠里的láng似的,难弄——表面上看着羞羞答答,未语脸先红,内里着实bào悍!这样的人,他就服那些比他还qiáng,比他还bào悍的。兴田码头那次,护卫将军足够bào悍,人家头也不回,随手抽一副筷条儿就能把那挑事的收拾了,一套动作行云流水,漂亮非常,瞬间就把他收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