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我听说了八年前的那场天翻地覆,那时候已经过去很久了,我知道的时候。而且那时我太弱也太废,刚露出点想回国意思的苗头,立马被大人们控制了起来强行满世界窜,直到…”
“直到我终于有了一点信心,能回来护着他了。才发现,事情原比我想象中要糟糕得多。直到那天,也就是前不久,我在那小城市里看见他。操,他当时…他当时正蹲在路边啃一个包子,那时是傍晚了,那只包子大概是他没吃完的早饭,因为看得出来可能有点硬了,不是有点是很硬,他吃得很慢也很勉强,瞎子都看得出口感实在差强人意。”
季远没有得到他唯一听众的任何回应,也全然不管对方有没有在听,自言自语得此起彼伏、意犹未尽。
“那时候我甚至没有勇气走过去和他相认,我他妈不断跟自己说,操,我找错人了吧,这货居然是我师弟赵宁?然后,我就坐在车里静静地看着,看着他皱着眉啃完了包子。然后大概是手机响了,他拿出来看了一眼,接着他竟然突然笑了起来。就是他笑起来的时候,我才终于不得不承认他就是我要找的人。你不知道,他笑起来的时候和小时候是一模一样的…”
季远的声音持续不断地回荡在空旷的大厅里,悠悠扬扬,静谧之下显得轻柔无比。
却在每个转折里,都藏有抑制不住的心痛与哀惋。
时光容易把人抛。
终究是…人事已非。
“他接了电话之后就进家具店去拿起了自己的东西,嗯,大概是收工下班了。而且,我猜他接的那个电话,应该是你打给他的。因为我后来又跟了他一段,发现他去了一个被称为菜市场的地方买菜去了。”
李广穆自始至终没有打断季远在这夜深人静里近乎自言自语的缅怀与伤感。
但他却每个字都听了进去,和赵宁有关的一切,原原本本,一字不落地全听了进去。
并成功被这一字一句的第三视角给打乱了呼吸。
他确实有每天傍晚掐着赵宁收工的时间点给他打电话的习惯,虽然说的都是些关于买什么菜、晚上吃什么之类日常鸡毛蒜皮的废话,但他最根本的目的无外乎是想掌握赵宁的动向,确定马上能见到他的时间。
“我不管你们之间是如何的有情饮水饱,麻烦你们也考虑考虑我的感受。这种上一秒我还在和他一起练习指法,他一直被夸且端着一张‘小年老成’的无动于衷漠然脸,我在旁边被骂得跟狗一样,然后他再趁大人转身之后,把所有作为奖品的赵奶奶亲手做的那些点心全私下偷渡给我吃。他妈的下一秒我就看见他面目全非地蹲在一个鸟不拉屎的路边啃着一只石化的包子。他妈的,什么玩意,我当时就在想,这他妈的什么玩意。”
“这种感觉你能明白吗?别说你了,我想大概连赵宁也不会明白。真他妈绝了,这操`蛋的二十年,真他妈绝了。”
狡兔死走狗烹。这种兔死狐悲之伤,大洋彼岸八、九年的忍辱偷生,还真他妈疼到人骨头渣子里去了。
世家这棵大树已倾,覆巢之下,季家这颗远在大洋彼岸尴尴尬尬的完卵。实在太他妈尴尬了,至少在季远来看,是一种耻辱到家的尴尬。
“赵宁会这支曲子,当年他就弹得比我好。哦,对了,还有一把小提琴,那是我母亲一生最心爱重视的珍藏,却眼都没眨地送给了他。宝剑赠英雄,大概是这么个意思,他那时候天赋卓绝到…太他妈过分了,我母亲看到我就嫌,看到他就又亲又抱,我嫉妒他看他不顺眼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要不是被赵奶奶的点心收买,简直恨不得仗着体型压死他。”
季远回忆起经年旧事,摇着头带出了自嘲。
“我猜你应该见过那把琴,因为他说他现在还拥有着那把琴,一直寄存在A市某个他认为挺稳妥的人手上,还说要还给我季家。”
像被触及了关键字,李广穆才终于再次开了口:“我见过。”
何止是见过,甚至还听过赵宁用那把琴演奏。
更甚至,曾亲自陪他去把那把琴安置好。
甚至还记得那天夜里,赵宁转身之前,深切地在那小提琴的琴身上抚摸了好几个来回。
似乎是在做生死告别,那已经不是不舍了,而是知道此生不会再见的一种悲痛。看得出来,那把曾跟随了赵宁很多年的琴其实一直在赵宁心里占据了很重的分量,像是陪他度过无数冷清孤夜的知己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