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那个人_作者:周子夜(18)

2018-04-08 周子夜

  我当时认为老师是单身。

  后来才知道,师母和老师是老乡,和老师结婚后,一直在老家住。

  老师给我热了奶,给我家打了电话,告诉妈妈他留我住一夜。

  他说了很多让人觉得温暖的话语。

  我不知出于一种什么心理,把心里从未向外人道的苦楚,都告诉了老师。

  他对我表现出一丝同情,和很多的关心。

  他说,没想到你这样小孩要忍受这么多痛苦。有什么想要老师帮忙的尽管说。

  我没有什么要求老师的。他给我的已经足够了。我觉得很温暖。

  后来,我和老师是无话不谈。我经常找他倾诉心里的烦恼。

  我非常信任老师。一开始,我是把他当成一位解惑的长者的。

  也可以说是倾诉的朋友。但因为我对他非常的尊重,所以很难说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与其说是老师,可能他还更象我的父亲。

  后来,我想了很多次。我接近老师,是不是为了弥补我缺少的父爱?我爱老师,是把他当成老师来爱,或是当成父亲来爱,还是单纯的只是当成一个我爱的人来爱?

  最初的感情可能是比较复杂的。很难说的很清楚。

  事情最终总是要看结果的,我还是爱上了老师。不管是因为什么理由。

  当时已经是四十五岁的老师,很有中年男子的成熟魅力。

  第一次感到老师的魅力是初冬的时候,老师来教室戴了一条红色的围巾。每次回忆起老师,脑海中都会浮起的都是戴着红围巾的老师的样子。

  四十五岁的男人和十三岁的孩子的区别真的是太大了。

  我每天接触的同学、朋友,都是我的同年龄的。十三四岁的时候,不论是从身体还是心理都还是青涩的很。是处于那种从童年到青少年转换的非常敏感的时期。对很多问题都还是很懵懂的,未来也是模糊的。总的来说人生还在形成阶段。是那种真正的成长期,甚至没有什么特别成熟的人格。

  但按老师的说法。那个年龄也是很美妙的。青涩的脸庞、青春的气息、年青的活力、如柳般伸展成长的身体、成长的快乐、自由的思想、无限的未来、纯真的思想、善良的人格……都只属于青涩的年代。

  我的审美观很大程度上受了老师的影响,例如对年青生命的偏爱、唯美主义和对艳丽颜色的喜爱。

  在我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老师和我的交往对我以后的人生都留下了刻印般的痕迹。

  都说孩子象父母,因为他不仅继承了父母的基因,在外表上象父母;在人格上,由于长期相处,也继承了父母的个性。

  而我并不象母亲,更不象父亲。我在很多方面象老师,不论是从个性还是人生观、世界观上,我都很象老师。做事的方式也很象。这已是不可能更改的了。

  我忘不了老师。不是什么人或什么事在提醒我,而是我自己。有时做完一件事,会忽然想到,如果是老师,也是会这样处理这种情况吧。

  老师当时作为我心中一个完美的成熟男性,不但是我努力学习是目标。而且也是我无限仰慕的对象。

  老师是个博学多闻,很有修养的人。和他聊天既长知识,又很舒服。

  我对老师的暗恋,主要是建立在对他思想也就是灵魂的仰慕。

  第14章 爱一个人

  我当时对自己喜欢老师的这种想法,也是很困惑的。当然,关于这个问题,我不能要老师亲自为我解惑。

  当时有少数的同学已经开始谈恋爱了。当然是异性恋。一般都是偷偷摸摸的,做贼一样。但都是同学,也少有人能完全保密的。

  我当时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他们喜欢女孩子,而我却喜欢男人呢?

  他们是正常的。我就是异常的吗?

  这些问题折磨了我很长时间。

  初二的某一节作文课上,我忽然想通了。

  在写某篇已经记不起主题的议论文时,我想到这样一句话:他高贵就高贵在他的灵魂!

  由此引申,我想到,我喜欢老师,是因为他有一个吸引我的高贵的灵魂。喜欢一个人,应该是说喜欢他的内心、他的个性,也就是他的灵魂。

  人类之所以高于动物,就是因为他可以思考,他有他独立的个体的思想。而这种个性造就了人与人的不同。

  那么人类的爱情是否应该超越了肉体的羁绊,而自由地以灵魂的形式交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