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帮忙的是和周家同住一条街的被周筱称呼为毕大叔的人。在农村,全村的人不管有没有亲戚关系,都要攀上一个称呼的,这是对一个人的最基本的礼貌。这个时候的村子里的农民对所谓的农业机械化的概念,还只是从村里偶而一次放映的科教电影里看到过,现实是想都不敢想的,每家靠的还是牛马来拉犁。
一大早,天光还没大亮,周家就已经早早吃了早饭。毕大叔坐在车辕上赶着马车,车上放着蹚地要用到的犁等工具,旁边还坐着周筱和比周筱大三岁的玩伴——隔壁邻居张家的小华。
舍不得周筱跟着风吹日晒,每次刘玉凤忙农活的时候,周筱都是被周海正带到学校去的,本来今天周筱不用起得这么早,只要能赶上周海正的上班时间就行,可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孩子一大早没用人叫就自己爬起来,非闹着要和妈妈一起下田,不让去就又哭又闹。因为周筱一直都是属于那种比较乖巧的孩子,很少会因为某件不合心意的事情而闹脾气,就因为今天这“偶尔”的一次,刘玉凤马上就做了妥协。
周筱临跟着下地前又和刘玉凤要了一个小筐和一个小锄头,说要和张家的小华去挖野菜。刘玉凤虽然知道这么小的孩子不可能会挖什么野菜,但为了让周筱玩儿的高兴就满足了她的这个小要求,也觉得有小华在周筱能有个伴儿,就又去隔壁把小华叫上。张家倒不像周家对孩子这么紧张,小华的出行没受任何的阻力,其实这个时候的农村,每家的孩子都不少,基本上都是散养,没几个娇气的。由于前一天受周筱的鼓动,小华一个六岁的孩子,被忽悠的早就对今天的外出期待不已了。
毕大叔是一个庄稼好把式,蹚地自己一个人就能轻松驾驭,刘玉凤只要把毕大叔带到田里就可以回家了。
骑了一辆二八自行车跟在马车一侧的刘玉凤,不断嘱咐着周筱不要乱跑,让两个人就在自家田里玩儿,热了就找个荫凉的地方躲起来云云……
☆、第八章 找到黄芪
坐在虽然有些颠簸却让周筱感到十分亲切的马车上,沐浴在薄雾濛濛的晨光里,呼吸着伴有泥土和青草芳香的空气;还有那漫山遍野的绿色,是除了农田外绿草满布的连绵起浮的丘陵,远远看去就像一块大到没有边际的大绿毡子铺陈开来。这个前世曾在生活中存在了几十年的壮美景色,直到这一刻才被尽收眼底,同时也震撼到心灵的无限深处……
刘玉凤还在一遍又一遍的叮嘱着:“她毕大叔,麻烦你到时抽空儿帮我看一眼这俩孩子,小小这孩子,不让来就哭闹个不停,真是让人没办法,倒让你跟着费心了!”
“没事的嫂子,你不用和我客气,小孩子嘛,可不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你家的小小和我们家的那些个淘小子比起来,已经是非常听话的乖孩子了,放心吧,我会看着点儿她们的!”毕大叔憨笑着答应。
“小华,你比小小大,你看着小小点儿,中午回家到婶子家吃白面大馒头!”
“我知道了,婶子!”小华大嗓门欢快的回应道。
“小小……”
周筱心里直对自己翻白眼,“我容易吗我,为了能达到目的,假装又哭又嚎,就差撒泼打滚了(当然,周筱凭借对自己母亲的了解,也就敢那么想想,以刘玉凤那火爆的脾气,即便再怎么疼女儿也会有自己的一定底线,真要敢撒泼打滚儿的话,定会痛快的让周筱吃上一顿竹笋炒肉!周筱决不会以四十岁的灵魂,去做那以身试法的傻事),”知道若是提出只是自己一个人到山上来,再怎么耍闹也绝对不会被允许,拉上一个小挡箭牌小华事情就变得容易多了!“唉,儿童的世界也不好混呀!”周筱连连感慨。
其实周筱真正的目的不是什么挖野菜,而是药材!
前世就在周海正去世的第二年,不知是谁突然间在山上发现了野生的黄芪,由于价格可观,引来了全村人甚至大批的外地人都过来采挖,当时由于家里的经济太过于窘迫,周家母子三人也曾加入到采挖大军的行列。由于黄芪的药用价值是在根部,被眼前的利益熏黑了头脑的人们,只顾到疯狂的采挖,却没任何人想到或去关心一下物种的繁衍和生态的平衡这一系列应该重视的问题。过度的采挖几乎把每个山头都翻了一遍,不到两年的时间,不但黄芪被挖绝了种,连其它植被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整个山村被肆虐的千疮百孔,再不复往日的生机,直到周筱重生前都没能恢复过来!那时周筱每次回来看到故乡的这副景象,都忍不住心里发酸,都说“物是人非”,可这个生养她的地方反过来却“人”是,“物”却非了!“人”还是那么的贫困,而“山”却不再是从前的那座“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