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上面的,是我少女系的粉色内衣。
他慢慢看了一眼,不疾不徐地说道:“你的品位没有变。”
然后又不轻不重地补充一句:“下次我给你买。”
我耳根都有些发烫了。
“好了,不逗你了,”他低笑起来,放下衣物,“我做好了早餐,外面等你。”
我在B市A大呆了五年。
建筑学比一般的学科会多一年,是五年学制的。毕业几年,我没有回去过,至少是在我记忆里,我没有回去过。我对大学的印象淡得就像天边隐去的山岚,只有一个模糊的轮廓。我记得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弗兰克盖里这些上过教科书的国际建筑大师,但是对于教过我的老师能说出名来的,大概只有一个模糊孕妇轮廓的陶老师,具体她的全名我也想不起来了。
我自己归结于忘掉的人大概都不够出名吧。
我印象中还有一个关系不错的室友,貌似姓董。但是已经断掉了联系,不知她是否真的存在,又过得是否安好。
建筑学学院在学校的西边,我们从西门进去,路过操场,在一栋六层的教学楼前停住。
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
“你会不会遇到熟人?”
“好像是的。”他也意识到。
“会不会,不太方便、尴尬?”我看着他牵着我的手。
“还好。”他并没有松开。
“……还是不太好吧。”我想了想,“你平时是不是随身都携带口罩的?”
“……”
学院是回字形的,第一层四周的环绕的教师,中间有一个巨大的中庭,中庭的一侧有老师简介。
我果然看到一个姓陶的老师,全名叫陶青,短发圆脸,是今年的优秀青年教师。
“你还记得她吗?”因为带着口罩,顾长熙的声音听下去有些低沉。
“有点印象。她是不是大一时候教过我?”
“她当时是你们班的班主任,大一时候任教你们的建筑学初步。大三时候她生孩子去了,我来当过你们一段时间的代班主任。”
“怪不得……”我看来没有记错。
“你呢?”我又问。
“什么?”
“你原来是不是也在这里展出过?”
他点点头。
“哪个位置?”
他指了指隔壁两个橱框过去的一个。
我走过去,打量着这个橱框,里面是一个50多岁老头的照片,简介写着他叫张天国,是学院古建领域的带头人。
时光倒流几年前,这里曾经是一位帅气沉稳的青年教师,他叫顾长熙。
那个时候,我是不是也像今天一样,站在同样的位子,看着橱窗里的人呢?
“你发型换过吗?”
“没有。”
“胖瘦有没有变化?我是说,和几年前比。”
“也没有。”
“哦……”我再次转身,看着橱框里的照片,想象顾长熙的照片在里面的样子。
应该和现在差不多吧,利落的短头发,深邃的眼睛,脸上可能是标准证件照的表情,看着镜头,看着橱窗外看着他的我。
下课铃响了,但是今天是周末,并没有什么学生走动,整个中庭都很冷落。
“走吧,”我说,“去楼上看看。”
一楼二楼都是教室,走廊两边展览着优秀学生作品。第三层是老师办公室。因为非工作日,门都关着的。
“你以前办公室是哪间?”
“走廊中间那个,阳面的,305.”
走廊长长的,没开灯,有些幽暗。
那个门也关着的。
“好吧。”我悻悻地说。
“没什么好看的。”他安慰我,“就是很普通的老师办公室。”
“我上学时候经常去吗?”
“嗯。”
“经常去?”好像老是去找他听上去不是一件特别好的事儿。
“你是你们班级的生活委员,陶青和我坐对桌。”
“哦,这样。”
“你说你是教授什么课来着?”
“建筑学概论。本来是大二的课程,你大三来补修的,我们才认识的。”
“哦……也是在学院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