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总喜形于色,“您能详细说说吗?”
阿肯:“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
“啊?”这次不管是周仁和胡总,我也情不自禁地啊了一句。
不说中文不流利吗,怎么直接蹦古诗词了?
阿肯倒也不管我们,他寻了一根树枝,蹲下来,忽然看着我,“Come(过来)。”
我跑过去,蹲在他身边。
他用树枝在地上画了几个山包和一条河,我看出来,正是画的我们的场地。他慢慢说道:“三面山,一面水,北边高,南边低,”然后他画了几个箭头,吐了一个英文,“Atmosphere(气候)。”
说完他便对上我的眼睛,好像在等我翻译。
我:“哦,他说,气候、气氛。”
“气候?”胡总一头雾水,“什么气候?”
“这个……”我转头去看阿肯,却见他已经扔掉树枝,站起来了。“这个,就是这么说的,对吧?”我也站起来,虚心地请教阿肯。
谁知他金口一张,蹦出来个:“NO.”
说完便操着手,闲庭信步地朝远处风景走去。
“NO”这个单词谁都听得懂。周仁拽了我一下,“你再想想,刚刚阿肯大师不还说了一句话吗?”
我心里就“呵呵”了,这单词还能有几个意思,我正想叫回他对质,却看见周仁背着胡总一个劲儿地朝我使眼色,我只好做出一副认真思索的样子,看着地上那幅简笔画,凭借着肚子里那点墨水开始自由发挥:“阿肯建筑师是说,这块地的风水,嗯,极具帝王地址。他刚刚说的那四句文言文,就是出自古人堪舆之书(鬼知道是哪本),古书里说过,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中间平坦的地方,就好似人体的穴位,这样的选址模式,可以使“气”凝结于穴,以“形”滞“气”,从龙脉来的“气”会聚于“穴”,可以守住财源,福荫后代。”
胡总听了眼睛都发亮了:“阿肯大师他真是这个意思?”
我信誓旦旦地点点头:“对啊。”
“哈哈哈……我居然拍了一块龙脉。”胡总眼睛简直成了两颗爱心,“谢谢你,小程,真的是一定要懂这行的才能翻译出真谛。”
“这个,胡总,”我有些不好意思,“这也不是我的功劳,这样的选址自古就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每块地的小气候、生态和自然景观都和地形有依从关系,北面有山,冬季可挡风、夏季可散热,南面有水,取水、交通都比较便利,北低南高,因此可以自然排水,所以场地就会比较宜居。这其实也是很简单……”
“小程,”周仁忽然笑眯眯地插话进来,“相机带了没,去看看阿肯大师那边,拍点照。”
“哦,好的。”翻译工作结束,我又成了摄影师。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不要猜啦,当做一个全新的故事来看就好。
我反正也不会给你们剧透的。
不过我看到有人说对了……
哈哈,我不说了。
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
☆、第 3 章
我拿着相机,并没有直接去阿肯旁边。经过刚刚那一幕,我感觉这个阿肯大师不是一个特别好打交道的人。
我甚至想,说不定,就是国外某野鸡大学毕业的、一个披着洋jia裟的风水先生。
有什么了不起。
我找了一个地势较高的小山坡,用相机的全景模式咔咔咔一顿扫射,扫到最后一张的时候,画面忽然间出现一个巨大的人脸。
我吓一跳。
“啊……阿肯大师。”
“学过吗?”他没头没脑地问一句。
“啊,什么?”
“刚刚那段分析,关于地势的。”
“哦……那个啊……”我挠挠后脑勺,心说你站挺远的怎么也听见了,“以前我对古建比较感兴趣,古人嘛,都比较讲究这个。刚刚我也是即兴发挥,说得不对还请大师指教。”
“哦。”他不置可否,竟就这样转身。
真是有点奇怪。周仁怎么找到这么个怪人。
我正腹诽,他又回转过来,问:“好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