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所有人都欢呼起来。
在场举子纷纷红了眼圈,直呼得遇明主,三生有幸。
赵轩觉得,三生有幸的是自己。
有众臣辅佐,有爱人相伴,有这么多心存报国之志的年轻人,何愁国之不兴?
第二道诏令是一早就写好的,借许湖的口昭告天下——
“卿等上表,请建中宫,朕以为,凤阁秦氏,柔明懿淑,肃雍德茂,与朕同心,可配中宫之位,可当皇后之尊。特命六部六局备举典册,以正位号……”
此诏一出,众臣皆是一愣。
这个诏令没有经过中书省,更没有经过翰林司,是赵轩亲自拟写,当着全汴京的百姓念了出来。
这不合规矩。
就在众臣犹疑之时,苏相执手,扬声道:“臣,谨遵圣谕。”
宰相都认了,谁还敢反对?
秦盈盈呆呆地看向赵轩,“这是什么意思?”
赵轩勾唇,“封你为后,求你嫁给我,许你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意思。”
秦盈盈傻掉了。
从前皇后皇后的说着,总有几分玩笑的意思,如今当真来了,竟觉得有些不真实。
“可乐意?”赵轩目光灼灼。
“乐意!”秦盈盈重重点头。
赵轩笑意加深,三生有幸,得遇佳人。
下了宣德门,赵轩和秦盈盈回到船上。
汴河中除了皇家的游船,还有百姓的船,以及教坊的花船。
小娘子们倚着栏杆,朝龙船上扔绢花,“给皇后娘娘添妆的,皇后娘北北娘别嫌弃。”
这是她们表达喜爱与尊敬的方式。
秦盈盈接了花,笑着回应:“不能白要你们的花,不如我给你们唱首歌吧!”
小娘子们纷纷拍手。
秦盈盈清了清嗓子,唱了首汴京小调——
夷门江柳,帝王州。
宣德门下,汴京城。
龙津桥,朱雀门,一条御街到家门。
四水贯都,有美景。
繁台春色,铁塔云。
隋堤烟柳,相国钟,一敲至天明。
……
凡是生在汴京城的小娘子都是听着这个调子长大的,不由轻轻地跟着和了起来。
一时间,汴河两岸,皆是娘子们柔美的歌声。
赵轩坐在船头,慢悠悠喝着酒。
今夜无月,却有满天繁星。点点星光一半映在汴河上,一半落入小娘子眼底。
赵轩瞧不见别人,眼中只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个。
得此佳人,三生有幸。
作者有话要说: 1.上一章有三千多字是新加的,没有看过的宝宝可以再去瞅瞅~
2.汴京小调是作者菌编的……参考的是北宋开封的布局。
3.这段时间要上一个网课,所以更得少,尽量下周恢复双更~~
鞠躬! 这个春天过得平静又忙碌。
说它平静, 是因为太皇太后一直病着, 高氏一族异常安静, 无论是立后还是开恩科都没人跳出来阻止。
忙也是真忙, 从中书省到礼部,既要为帝后大婚做准备,又要忙于即将到来的院试。
原本还有一件大事——赵轩的生辰, 俗称“万寿节”。
当礼部在朝中提起时, 赵轩果断地拒了, 决定今年不过万寿节,把省下来的钱给填补给各地考生,让他们一路上能吃得好、住得好一些。
圣旨发下去,民间自是赞颂不断。
此次加开恩科, 可谓举国欢庆。
要知道, 每一次科考的机会对学子们来说都弥足珍贵,不仅仅是三年、两年的问题, 因为一旦遇到国家大事, 许多学子可能耽搁十几年都找不到出路。
为了照顾远一些的举子, 恩科定在了三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