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真是皇恩浩荡。
所有炉子都烧了起来,每间号舍都暖和了,兵士们这才离开。走之前还不忘把敲好的小煤块放在炉子边上,方便考生添加。
这一届的考生,无论金榜题名、平步青云,还是落弟返乡、平凡一生,都不会忘记,这三天的温暖是沾了兵士们的光。
赵轩在位的几十年,也是大昭国文武官员相处最和谐的时期。
不仅不受冻,也不用挨饿。
到了饭点,宫中御厨赶着马车,载着一箩箩大馅包子、一桶桶栗米浓粥送到府衙,在小火炉上稍稍一热,就是一顿热腾腾的饱饭。
考生们一边吃一边偷偷抹眼泪。
就连监考官们都湿了眼眶。
恩科,当真是恩科。
整整考了三天,没有一个人因为伤寒中途弃考,也没有一个人支撑不住被抬出考舍。
胃是饱的,手是暖的,情感是充沛的,思维是灵活的,如果原本有七分才能,此时或许能发挥成八分。
交卷之后,考生们依惯例向考官行礼。
考官们肃立堂前,执手还礼。
考生们没有立即离开,这次还多了三礼——
第二礼,向带给他们温暖的小火炉,还有做成这些小火炉的三千亲卫。
亲卫们就在衙外守着,雨丝落到身上,沾湿了绯红的常服,却没人抱怨一声。
举子们深深一揖。
兵士们执手回礼。
第三礼,向忙碌了三天的御厨,还有凤阁、隆佑宫、昭云阁过来帮忙的厨娘。
厨娘们聚于廊下,福身还礼,忍不住红了眼圈。这是第一次,她们如此明晰地得到读书人的尊重。
第四礼,考生们来至宣德门,冲着大庆殿的方向三跪九叩,拜谢皇恩。
秦盈盈坐在马车里,只看了一眼,便趴在赵轩肩头,呜呜哭。
赵轩轻抚着她的头,低声说了句“多谢”,声音亦是哽咽。
他做到了父皇一直在努力去做的事——
天下民心,尽归帝王。
作者有话要说: 1.古代落弟的考生无钱返乡沿街乞讨是真的;
2.高考过后,教育部的资助热线也是真的;
3.宋代前期科举制度还没那么成熟,考点设在开封府,不像清代有专门的贡院。
明天!一定要写两章!!! 考完的第二天, 刚好是赵轩的生辰。
秦盈盈问他想要什么礼物, 赵轩说, 科考场上的小火炉, 就是她送给他最好的生辰礼。
这自然是不够的,秦盈盈决定亲手给他做碗长寿面,再烤个生日蛋糕。
烤箱一早就有, 秦盈盈先前为了哄小十一, 自制了一个土味烤箱, 时不时给小十一烤两炉杯子蛋糕,让他拿到东宫和小伙伴们分着吃。
比较难的是打奶油。
没有电动打蛋器,只手动打发,好在秦盈盈在现代的时候就尝试过, 需得用淡奶油, 低温,快速搅动, 多次加糖, 糖加得次数多, 牛奶更容易发起来。
说起来简单, 做起来着实不容易。
赵轩坐在门边, 想进来帮忙,被秦盈盈拒绝了,“说好了亲手给你做,就没有让别人动手的道理。”
咬咬牙,继续干。
然而, 几乎是搅了一个世纪那么久,手酸得不像自己的了,还是不行。
秦盈盈快哭了。
赵轩笑笑,走到她身后,握住她的手,缓缓搅动,“这样,也算是你‘亲手’做的。”
他贴在她身后,下巴搁在她头顶,温热的呼吸洒在颈侧,修长的手指握着她细白的腕子,缓缓搅动着盆中的牛奶。
雪白的牛奶渐渐变得绵软,透着香甜的味道,气氛也变得暧昧起来。
秦盈盈忍不住红了脸,小声嘟囔:“已、已经差不多了,我自己来就好……”
语调软软的,像撒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