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回去就给他写信!”
走出民航局,林江涛说:“按照规定,你们三个也可以回家探亲了,但你们不能同时走,一个个来。你们看谁先回去?”
张浩天尽管很想立刻就回去看看久别的母亲和生病的父亲,但还是和李小虎异口同声地说:“当然女士优先!”
田笑雨感激地看着他们,说:“谢谢你们!”
☆、71
田笑雨走了没多久,张浩天和李小虎就去报道雅砻文化节。
素有“藏民族之宗,藏文化之源”的山南,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在这片蕴藏着深厚藏文化的神奇土地上,产生了西藏第一座寺院、第一块农田、第一部经书、第一部藏戏。雅砻文化节期间开展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宣传活动和招商引资推介会。
让人过目不忘的当属绚丽多彩的文艺表演。在金秋的田野上,在鳞次栉比的古刹名寺下,在刚刚收割完的青稞田里,人们拉开了歌舞表演的大幕。农牧民带着丰收的喜悦和各种美食,从四面八方奔向这里。
洛布顿珠跳进麦田找了块宽敞的地方盘腿而坐,笑嘻嘻地看看左邻右舍,又从怀里摸出个塑料酒壶边看边饮,喝了两口站起来,朝还没找到座位的张浩天招招手,拍了拍脚边收割后留在地上的麦茬说:“天然草垫!”
张浩天和李小虎一屁股坐下去感到的确很舒服。
场地中央的开场舞引人注目,小伙子踏着节奏并肩走进场地。他们挽起胳膊,把一只衣袖搭在身后,脚步整齐划一,铿锵有力,踢踏飞旋,动感十足,个个都像雄鹰展翅,翱翔蓝天。正看得出神,身材窈窕的姑娘们甩起雪白的衣袖,像潺潺溪水从一侧缓缓流了进来,她们迎合小伙子的舞步翩翩起舞,长袖飘飘,笑容迷人。他们悠扬的歌声如天籁之音,扣人心弦,而随性自由的表演一扬手一抬腿都透着天然的美感。谁也想不到,他们就是刚刚收割完青稞赶到这里的农民,没有经过任何配合和训练的他们能跳得如此完美,令人拍案叫绝。
张浩天说:“你见过世界上有哪个民族可以这样不要剧场,不要舞台,把雪山江河当作背景,把草原大地当作舞台的?”
李小虎环顾四周席地而坐、一脸幸福的藏族群众,说:“而且不要一块幕布,不要一盏灯光,只要观众!”
“你说怪不怪,姑娘们超长的衣袖打破常规,反倒飘逸如仙;男人斜穿衣服歪戴帽子,看起来却很潇洒、自由奔放,随意中带着洒脱、超然!”张浩天由衷赞叹。
李小虎说:“他们的歌声像是被雪水洗过一样透亮纯净,能穿透云层!”
张浩天指着台上表演正欢的牦牛舞说:“为什么会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艺术扎根于群众,来源于生活!”
洛布顿珠听他俩热情夸奖本民族的文化兴奋不已,连喝了两口酒站起来,把身上的黑色外衣披在头上,模仿着演员的动作,抬起双臂,迈开八字腿,在方寸之间跳起了欢快的牦牛舞。人们的视线顿时转移到他的身上,场内场外相印成趣,笑声一片。
没完没了地唱、没完没了地跳。张浩天他们从另一处的雅砻文化节招商引资推介会采访回来,这里还是歌舞升平,热情不减。不同的是欢快的歌舞变成了有趣的藏戏表演。
洛布顿珠的座位已经移到远处一棵大树下,他抱着酒壶歪靠在树根上,如痴如醉的神态本身就是一道风景。
李小虎说:“我就奇怪他酒壶里的酒为什么总也喝不干,就像这出藏戏三天三夜也唱不完!”
张浩天坐在洛布顿珠身旁,认真看了一会戴着各式面具、有说有念的藏戏表演,发现通常戏师介绍一段剧情后,一个主要演员就跳出来说唱一段,其他演员共同起舞。之后,戏师再介绍一段,另一个演员又跳到中央表演吟唱,以此往复。有时唱腔高亢嘹亮,气势如虹,久久回荡在麦田上空。有时又像独角戏,一个人旁若无人地低声吟诵。所用的乐器并不复杂,一鼓一钹,按照剧情有节奏地敲打。表演的形式倒是五花八门,时唱时舞,中间还夹着诵经、伴唱、诵佛、祈愿以及一些技巧表演。
张浩天虽然不懂剧情,但从演员的面具、服饰和夸张的动作中能猜出几分。观众倒是十分熟悉剧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他们时而激愤、时而悲伤、时而欢乐、时而嘻笑,看到精彩处抓起身边奶渣吃个不停,紧张时又忘了咀嚼,干肉掉在地上也浑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