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飞歌_作者:陈琳(275)

2018-03-01 陈琳

  接待他们的是一位年近五十的副厂长,个子不高,戴个眼镜,说起话来细声细气的,不介绍还以为是个技术员。听说要接受采访,他从厂房里快步走过来,身后还跟着两个年轻的技术员。张浩天和李小虎迎上去和他握手。副厂长却把伸出的手缩了回去,在衣服上擦了擦灰,说:“新设备还没投产你们就闻风而动了。”

  张浩天说:“厂长,过去几十年,水泥厂为西藏的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今天在西藏又一次建设高潮中,你们扩大规模进行改扩建和技术更新,意义重大啊!”

  “水泥作为基础性原材料,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随着西藏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水泥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消费将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我们必须快马加鞭才能满足需求!”副厂长扶扶眼镜,朝东边的厂房指了指说:“走,去看看我们的产品。”

  李小虎觉得他举手的样子很有气魄,刚想按块门,副厂长挡住他的手说:“不要照!”

  宽大的厂房里,整齐码放着水泥成品,十几名工人正在分类登记,两辆叉车忙着装载水泥。副厂长走到一堆标有“525”的“高争”牌水泥前,说:“建厂以来,我们已为全区提供了一百多万吨火山灰硅酸盐和普通硅酸盐等多个品种的水泥,产品标准已经达到了‘525’。改进工艺后就能生产出‘625’和一些特殊水泥了,突破两百万吨是指日可待的事。”

  张浩天说:“厂长说起自己的产品来很自豪啊。”

  副厂长笑了笑,说:“自豪啥,最近被一个技术难题卡住了脖子,正一筹莫展呢!”他身边一个藏族技术员看了看副厂长疲惫的脸,忍不住说:“这段时间,厂长带我们反复试验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昨天晚上又干了一整晚,到现在还没……”

  副厂长打断他的话,拉着他们去参观还没有完工的窑炉。他们站在工地旁,看见打桩机正用力把基桩贯入地下,脚下的大地都在发颤,太阳的光芒从打桩机上方投射下来,大地一片金黄。

  副厂长的思绪仿佛一下子回到了水泥厂创业的初期,说:“我们最初的两个小土窑就建在这块土地上。那时,西藏没有水泥生产工业,只有少数贵族从国外进口过少量水泥,每公斤要十五块大洋。西藏解放后,政府从进藏部队中选派军人在这里建起了土窑,可是,不懂技术,物资匮乏,生产出的水泥就是土渣废料,根本不能用。”

  张浩天问:“你也是部队派来的?”

  “我要说出来你们都不信!当时我刚从山东大学的土木工程系毕业,分配到当地一个建筑单位上班。一天,单位的领导找到我说,由于我政治可靠,技术过硬,经过层层筛选,被派到西藏搞建设了!我觉得非常荣耀和自豪,二话没说就来了。可到了拉萨才知道,让我造水泥!”说完像个孩子似的哈哈大笑起来。

  李小虎觉得他很可爱,可刚举起相机副厂长又制止了他。

  张浩天问:“那你会造水泥吗?”

  副厂长说:“我哪会啊!可他们不听我解释,说你学土木工程的,会用水泥就一定会造水泥!就这样我硬着头皮干起来,从了解水泥的特性开始研究,拿着书本白天晚上反复试验。那么多眼睛盯着我呢,我不能让大家失望啊!”

  张浩天很想知道结果,问:“终于成功了?”

  副厂长叹口气说:“经过两年的试验,终于把石头烧成了灰,但却不能用。后来才知道,西藏的氧气含量低,原料无法达到分解的温度,烧出的水泥就是废料一堆!”

  李小虎忍住笑起来:“估计世上没有人在这么高的海拔上,用这样的方式生产过水泥!”

  张浩天又迫不及待地问:“后来呢?”

  “后来,我们创造了人类建筑材料上的奇迹!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们生产的水泥终于可以用来盖房子、修公路了!那时,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牛的人!”说完问他们:“你们知道水泥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吗?”他俩摇摇头,副厂长把手一挥说:“走!”

  技术员拉住他说:“厂长,我们带他们去,你回去睡会儿吧!”

  张浩天也劝道:“是啊,回去休息一会儿,让嫂子给你做碗面睡一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