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飞歌_作者:陈琳(276)

2018-03-01 陈琳

  副厂长听了煞有介事地对技术员说:“去,让你嫂子在山东给我下碗面条端过来!”说完苦笑了一下,“走,让你们看看石料是怎么变成水泥的!”

  生料车间的机器震天动地,工人正把刚刚运来的大块石头碾压破碎,还有几个工人正低头调配原料。燃烧车间,工人们把粉碎调配过的生料投进一个窑里煅烧,经过高温和化学反应之后,原料很快变得面目全非。

  副厂长戴着手套走到汗流浃背的工人身边,抓起一把石灰仔细查看,满意地和工人交流,走过来时头发和眉毛全是灰,浑身像披着一层霜。他用手套拍打着身上的灰,完全没有注意到李小虎又悄悄举起了相机,可李小虎看着镜头里一下子苍老了许多的副厂长,却不忍心按快门了。

  副厂长说:“过去我们用的燃料是从青海拉过来的煤,四吨解放牌汽车拉到这里就剩两吨了。看见烧煤就像烧钱一样,我们心痛啊!后来我们发现机场清洗输油管道的废油可以再利用,就夜以继日地改造了窑炉,废油效果好、还省钱。今年我们又对窑炉进行了技术升级和改造,到时质量会进一步提升!”

  张浩天看见烧出来的石灰已经很接近水泥了,就问:“烧完之后就可以装袋了?”

  副厂长脸上的汗水流到了嘴里,他横着抹了一把,说:“冷却后还要加入适量的石膏,再进一步研磨才能变成水泥!”

  听他这么一说,张浩天突然想起邓安经常讲他老婆磨豆腐的过程,笑了起来:“造水泥就像做豆腐一样,选料、研磨、加热、点石膏、成形!”

  副厂长说:“要是制水泥像做豆腐那么简单,我就不会在这干三十年了。”

  张浩天忍不住问:“三十年,你不后悔?”

  副厂长取下眼镜用衣角擦拭着镜片上的白灰,像在擦清尘封多年的岁月,目光一下暗淡了下来,说:“远离父母和孩子,和老婆结婚三个月就开始两地分居,全部的青春和生命中的大部分时光都献给了西藏,献给了这灰扑扑的水泥灰,说后悔谈不上,但一生再没从事过我喜爱的建筑工作,多少还是有点遗憾的。”然后又戴上眼镜说:“但是,人生怎么会没有遗憾,一生的路哪一段不是坡坡坎坎,谁这一辈子总是心想事成呢?当看见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付出得到了汇报,还是很自豪的。”

  临走,李小虎又提出要为他照张相。副厂长摆摆手说出了原委:“这灰头土脸的,别照了。你嫂子每次看见都要哭,我这一生已经够对不起她的了,不想再让她和孩子伤心!”

  李小虎轻轻放下端起了好几次的相机。

  张浩天和副厂长握手告别。

  两个人骑车回来的路上,张浩天一直默默不语。副厂长的形象一直在他眼前挥之不去。李小虎问他在想什么,他说:“副厂长的样子让我感到有些心酸,寂寞的心情,孤寂的生活,还有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以及他永远没有机会从事的专业!”

  李小虎的速度也慢下来,和张浩天并驾齐驱,说:“为了家人,连照片也不敢照。这还是我头一次采访什么也没有拍着。”

  张浩天说:“副厂长这一生都在水泥厂那个山沟沟里转,连拉萨城也没有去过几次。为了水泥,他的牺牲太大了。”

  李小虎蹬车的速度越来越慢,好像在思考一个重大的人生问题。事实上他也的确在思考一个重大的问题:要不要留在西藏干一辈子,像这个副厂长一样,远离家乡和亲人,默默无闻为西藏贡献自己的青春和一切?他问张浩天:“你说我们的未来会不会和他一样,在西藏默默奉献,度过余生?”

  “我们肯定无法和副厂长比,他的生活虽然艰辛凄苦,但是为西藏的发展贡献了智慧、做出了成就,还是值得骄傲的。”

  “而我,昨天和今天一样,今天和明天也差不多。不过,你的未来就不同了,你已经在西藏干了七年,很快就要离开这里,开启另一段不一样的人生旅程……”李小虎突然骑得很慢。

  “怎么,你不回去了?”张浩天回头看着他。

  李小虎慢慢地蹬着,看了看草丛中不经意溜走的溪水,感叹时光的流逝和青春的消退,想到事业和爱情还在原地踏步,不好不坏的心情突然有些惆怅和寂寥。这是他原来从未有过的感觉,他细细体会着心里的变化,任凭没有头绪的思绪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