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飞歌_作者:陈琳(350)

2018-03-01 陈琳

  他轻轻抚摸着刻在树杆上的“天”字,眼前又浮现出和王雪梅一起种下这棵树时的情形,耳旁再次回想起她满怀希望的声音——“我要让这个‘天‘字长到天上去。”这意味深长的一句话,当时自己根本不懂,还胡乱联想猜测,只有她自己知道寄托了多大的一个心愿啊!时至今日,张浩天依然无法定义自己和王雪梅的这份感情,只觉得单纯、美好、珍贵,什么时候想起来都像这拉萨河谷的微风,轻柔而温热!

  秋日的拉萨河畔很美,事实上什么季节都很美。河水泛着亮光,微波荡漾,和那年同王雪梅一起乘坐牛皮船荡漾拉萨河时一模一样;河中央的沙洲一片一片,上面的枯草依然红的绯红、黄的金黄、绿的深绿,明媚耀眼;水鸟还在河面飞翔,起起落落,扇动轻盈的翅膀……只是河岸上桃红色的影子没有了,坐在土坡讲童年故事的人没有了,迎着霞光飘动的歌声没有了!

  秋风阵阵,金黄的树叶一片片落下。张浩天再回头,看见河谷依旧洒满了太阳的余辉,像自己挥洒过的辉煌青春,静静流淌的河水带着情意绵绵的情感,又像是谁在述说尘封的往事,而那棵参天的白杨树在风中沙沙作响,已经变成了王雪梅的深情道别和不舍的眷恋。

  太阳落下去了,但是,拉萨河畔依旧那么美,就连灰蒙蒙的天、光秃秃的山和亮晶晶的石头都散发出迷人的光彩,张浩天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对这里的山、这里的水、对河中冲刷过千年万年的石头都深藏一份眷恋。

  张浩天用不一样的心情感受着曾经的岁月,青春的笑脸、如风的往事,这些美好的回忆始终如拉萨河水带不走的石头,将永远定格在记忆最深处,沉淀在生命的长河中……

  ☆、142

  此时的田笑雨正奔赴昌都采访,一路上都感受着西藏十年来的发展变化。林芝八一镇,这座新型城镇面貌日新月异,由兄弟省市援建的高楼和道路比比皆是,街上是川流不息的车辆和游人。毛纺、电力、木材加工、造纸等企业如雨后春笋。这个风光秀丽,美景如画的旅游小镇成为了高原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在湖水清澈,波光粼粼的易贡湖旁,看到西藏高原唯一的一个茶场在援藏省份的帮助下改良升级,更新换代。茶园经高山雪水浇灌,得冰川雪野之灵气,生长的茶叶颜色鲜嫩,清新润泽。工艺提高后,茶厂不仅可以生产红茶、春茶、黑茶等多个品种,还积极筹划秋茶种植,产品开始远销国内外。

  在昌都左贡农业开发区,看到当地农牧民在兄弟省市的帮助下积极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调整农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建起了葡萄、核桃、石榴、蔬菜和畜禽养殖五大生产基地,形成了产业化经营模式,农牧民增收致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于剩下的采访内容和刘敏有关,田笑雨径直去找她。得知刘敏去了青稞生产基地,她又直奔过来。

  秋色浸染的河谷弥漫着浓郁的麦香,涓涓雪水滋润着“藏南粮仓”肥沃而宽广的土地,几头肥壮的黄牛在麦地里啃着秸秆,星罗棋布的民房前院后屋堆满了收割的青稞。

  田笑雨走在棋盘一样的田埂上,向一个正在捆扎秸秆的农户打听刘敏。他朝半坡上一个院落指了指,田笑雨看到刘敏正和几个人在屋顶晾晒青稞。刘敏听见有人呼唤,抱着青稞四下张望,看见田笑雨站在宽敞的院落里向自己招手,她笑了一下,把头上的毛巾摘下来大声喊:“上来!”

  田笑雨左顾右盼,不知从什么地方上去。刘敏有些着急,指了指屋后的斜坡说:“从后面绕上来就一步登天了。”果然,田笑雨顺着屋后一条小路爬上来,看见一块木板搭成天桥,两步就上了屋顶。田笑雨问:“房屋为啥要建在半坡上?”

  刘敏笑了起来:“脱离群众了吧?这条小路是专门为拖拉机修的,割下的麦子顺着这条路就运到了屋顶,晾晒、打场、脱粒、方便得很。”正说着,一辆拖拉机爬上斜坡停在屋檐下,刘敏和大家走过去轻松卸下成捆的青稞,挂在一个如云梯般的木架子上。田笑雨也学着他们的样干起来。农户笑哈哈地看着他们,一脸的感激。田笑雨问他今年的收成怎么样,农户说:“感谢怒江河水的赐予,我家今年收获了五千多公斤青稞,留一些自己家吃,其余的全部卖给面粉厂,每斤价格比市场高出两倍还多。而这些青稞的价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