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冈仁波齐,徐致远来到美丽清秀的班公湖。他看着蓝得令人心醉的一池湖水轻轻拍打着湖岸,感觉这是湖水在亲吻自己的双脚,是在对自己表达感激之情,心中不免涌起一股豪情。忽然发现往日湖边洁白如洗的石块有些泛黄,他担心湖水已经受到了污染,便从挎包中取出玻璃瓶灌满水,准备带回去化验。
站起来时,看见湖面星罗棋布的岛屿上,有游客正在追逐轰赶鸟群。野鸭、天鹅和水鸥惊恐尖叫,扑打着翅膀起起落落,洁白的羽毛一根根从深蓝色的天空中缓缓落下,落在湖水里、飘向岸边的石缝、钻进低矮的灌木丛……徐致远在思考日益增多的游客对动物生存环境的影响,如何制定对策加以管理。
这时,他发现有人用鱼竿垂钓湖中珍贵的裂腹裸鱼。在高原河流水温低、冰冻时间长的严峻环境下,裂腹裸鱼成长缓慢,繁殖力极弱,一条一尺的鱼至少要生长十年,是对水质要求很高的一种鱼类,只有少数几个湖泊可以见到。徐致远心痛不已,急忙上前呵斥,并把他们抓住的鱼放回湖中。转身又看见一个游客在岸边追赶一只受伤的红嘴鸥,他又吼又叫冲过去制止。不一会,又看见一个孩子握着一枚鸟蛋,赶紧要求他送回原处。
没走多远,又和一位往湖中扔糖纸的游客争执拉扯,差点打起来。一直跟随他的小狗对着那人吼叫起来,并扑上去撕咬,徐致远明显占了上风,那人知趣而逃。
徐致远就像一个班公湖的守护神在岸边来回巡游,突然远处一缕青烟引起了他的注意。跑过去一看,是几个背包族砍来一堆班公柳在铝锅中煮着一只黑颈鹤,火堆旁散落着鹤的内脏和羽毛。班公柳是成长在海拔4600米的湖边、河滩的一种小乔木,对保护班公湖湿地脆弱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而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生长和繁重在高原的鹤。
徐致远气急败坏,从地上抡起一根还未燃尽的班公柳就要打他们。背包族扔下还没有煮熟的黑颈鹤,逃之夭夭。徐致望着他们的远去的背影,怒气难消,抬起腿一脚踢翻了铝锅,滚烫的汤水顷刻间把他的脚踝烫伤。他坐下来脱下打湿的鞋袜,小心清理着伤口。小狗追了他们一阵,忍不住锅里美食的诱惑,很快折回来把黑颈鹤拖出来,迫不及待地撕咬起来。
此刻,徐致远看着波光粼粼,风景宜人的班公湖忧心重重。看似景色迷人的班公湖其实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就无法修复。游客增多,管理制度又严重滞后,给环境保护带来诸多问题和压力。如何保护好高原上这难得的淡水湖和珍贵的动物、植物,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了他的心头大事。
徐致远拖着伤腿在班公湖湿地停留了整整三天,一会骄阳似火,一会倾盆大雨,一路上凄风苦雨、历经磨难。想到就要完成自己夙愿,他满怀希望又无限喜悦,深情地凝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认真记录下这里生活的每一种野生动物和植物。并就如何保护湖泊和湿地,维护生态平衡,建立游客管理制度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意见。当他在本上记录完这一切时,发现自己烫伤的脚踝已经肿胀得和小腿一样粗了。小狗可怜巴巴地看着他,深表同情。得赶紧去医院,徐致远对自己说。看见一辆就要离开的客车,他挣扎着走过去,可是还没有走到跟前,客车就开跑了。
他斜躺在沙地上,脱下鞋子想仔细检查一下伤情,突然,太阳沉下去,大雨倾盆而下。他赶紧穿上鞋子加快脚步,可还没有走到公路上就一头栽倒在草丛中。
不知道过了多久,他醒了过来,发现小狗还躺在自己身边不离不弃。他坐起来,感觉饥渴难忍,头疼欲裂。不能就这么死了,没有人知道自己在遥远的路上风雨兼程,也无人知晓自己在凄风苦雨中九死一生。但是,这都没有关系,要紧的是要把自己收集来的数据和资料完好无损地送回去。他摸摸怀中打湿的记录本,挣扎着站起来,艰难地走到公路上拦下一辆拉煤车,又朝下一景点奔去。
徐致远和小狗穿行在身披万道霞光、灿烂辉煌的土林中。他抚摸着被风雨侵蚀变得松动的岩壁,捡起一块被游客损坏的石块,仔细观察着景观的损坏程度。土林作为一种罕见的自然地理现象,除了自然因素的影响外,人为的破坏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力量。如果开发过度,不对游人恶意破坏、随意攀爬践踏的行为严格制止,土林很快就变成土而不成林了。用不了多少年,我们就再也看不见雄伟多姿、变化万千的千年奇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