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家开始_作者:烛(170)

2020-07-21

    由于场地有限,后面的人群,看不到前面的情况,难免鼓噪起来。这下子,不仅是辛七月等人为难,连举办方也满头大汗。

    在紧急商量几句之后,一个中年人找来了扩声器,大声道:“大家不要着急,稍安勿躁,遵守秩序,以免发生意外。”

    “一会儿几位大师,会给大家讲解沈庄图画的精妙,请大家有序参观。文化节举办的时间很长,保证每个人都能尽兴而归。”

    在中年人的安抚下,一点儿骚动也随之平息。

    关键是,在他讲话的这段时间,辛七月已经机灵地叫人搬来桌子,搭了一个简易的高台,然后把画抬上去,供人欣赏。

    图画高挂,看到的人更多了,加上安保人员的迅速抵达。密集的人群也随之自觉排队,形成了一条长龙,蜿蜒曲折。

    “干得不错。”

    中年人赞许辛七月一句,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就走到几个老头旁边,讨好道:“几位大师,还要麻烦你们配合一下,讲一讲这画的好……坏。”

    好与坏两字,语气的轻重有别。

    他相信几个大师,肯定明白他的意思。

    毕竟摄像机开着呢,眼前热闹的场景,无疑是极好的素材。只要剪辑得当,完全可以登上省台的热点新闻资讯。

    这对举办方来说,肯定是很露脸的事情。

    “……”

    几个老头你看我,我看你,有点迟疑。

    不是他们愚钝,不明白中年人的暗示。主要是……他们真是没有料到,小票图画的原作,竟然是一幅……油画。

    是的,这是油画。

    色彩沉静的画面,以及明显的笔触,还有图画的逼真造型、立体层次感。

    一切细节都说明了,这是油画无疑。

    所以几个老头为难了。

    没别的原因,他们是国画大家,就算有一个两个不会画画,学的也是毛笔书法,以及四书五经之类的国学经典。

    说白了,他们是传统文人,跟西洋艺术,不是一个路子。

    现在让他们评点一幅油画,就算不是问道于盲,也是拜错了菩萨。

    所以几个老头,面面相觑的同时,嘴角泛起丝丝苦笑。

    这不怨人,只能怪自己。主要是他们,刚才看到小票,票面的画,分明是很传统的江南水乡风光,小桥流水人家。

    这样的景象,在他们的印象中,向来是国画的经典题材。

    谁能料到,有人打破了世人的固定思维,以油画的形式,画出了传统国画的美感。

    “嗯……”

    冷不防,灵璧先生反应过来了,他急忙抬头,再一次审视眼前的油画。

    入眼是一条古老的小桥,石头筑成的小桥,造型十分的别致。这一条石桥,它有两个桥洞,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形成了独特的石桥。

    类似这种造型的石桥,连灵璧先生这种见多识广的学者,也是头一回见到。

    不过他思索片刻,也可以肯定,这种类型的石桥,在古书上有记载。

    如果他没有料错,这种石桥应该有个俗称,名为钥匙桥。主要是桥的形态,与古代的钥匙比较相似,因此得名。

    当然,灵璧先生看画,关注的不仅是石桥造型,最关键还是画中的意味。

    哪怕他擅长的是国画,但是艺术的本身,也有一种共性。纵然他不清楚,这油画的技法是否高明巧妙,然而单纯从情感的表达传统上,让他感受到了共鸣。

    古老的石阶,白墙黑瓦房屋,碧波清澈的流水,还有水面的倒影,与半圆的桥洞,恰好形成了一个标准而完美的圆。

    这是写实的油画风格,画中一切细节,都是那么清晰明了。

    问题在于,灵璧先生却觉得,他在画中看到了一种朦胧意象。那是一种古老、悠远的静谧气息,最能勾起他的思绪,好似老唱片里断续回放的岁月靡音,让他莫名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