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家开始_作者:烛(377)

2020-07-21

    宫观庙阁。

    宫啊,皇宫的涵义,皇帝居住的地方。由此可以知道,上清宫修成的时候,规模到底有多壮观。

    然而再恢宏的建筑,也经历不住时间的洗礼。

    或是天灾,或是人为,毁于一旦。

    但是大家没什么感慨,因为来到了北邙山,不客气的说,这里的一草一木,每一颗石头,每一块瓦片,都见证了历史的沧桑。

    要说历史的人文底蕴,能与北邙山相提并论的,估计也只有关中长安的诸陵邑。天下唯二,肯定没有第三。

    一些人怀着朝圣的心情,在不久之后终于看到了老君庙。

    亲临其境,亲眼看到了建筑,大家才发现这老君庙,比照片中的还要残破,可谓是满目疮痍。

    破庙四周,还拉起了警戒线,不允许闲杂人员靠近。一些考古队,在破庙周边挖掘、勘探,一派忙碌的样子。

    找人交涉之后,凭着虞蒿与范吉安的名头,一行人也如愿以偿,进入到破庙中,察觉壁画的情况。

    在这边,负责主持考古工作的齐教授,热情地给大家讲解:“说起来,这壁画的发现,还多亏了……”    多亏了谁?

    肯定不是多亏了白叶,哪怕他有的因素在。

    但是真正的功臣,却是当地的一个农民,他在上山捡柴的时候,为了避雨躲进破庙中。和许多村民百姓一样,他早习惯了破庙墙壁上的残画,不觉得有什么异常。

    不过避雨无聊,他顺手清扫了庙里的蛛网、灰尘。然后在玩手机的时候,无意间把壁画拍了下来。

    这件事情,他并不是很在意,雨停了就回家。

    时间一长,他早就忘光了。但是他有个儿子,经常玩他的手机,自然见过手机的照片。

    另外他儿子,平时上网也比较关注八卦消息。恰好壁画的新闻,在网上传播开了。他儿子看见,想到了他手机上的照片,立即把照片上传到网上。

    这事就炸了,顺理成章,引来了众人的关注。

    齐教授在讲述的同时,也笑着说道:“说起来,也是我们的疏忽,都没关注过这老君庙……”

    这个大家倒是理解,谁叫这是北邙山呢。只要登上山,脚踩着的那寸土地,都有可能埋着文物。东西太多了,可顾不过来。

    “现在关注之后,才发现这庙,可是个宝藏啊。”齐教授兴奋道:“昨天一挖,就挖到了好东西。”

    “什么?”

    一瞬间,众人浮想联翩,金银珠宝,还是珍稀文物呀。

    “你们来看……”

    齐教授也不避嫌,直接引着众人,来到了破庙的角落。在那个地方,搁了一块大石碑。

    这应该是,在地里埋藏了很多年的石碑,在碑体的表面上,都掺杂了严重的土沁。不过碑面经过清洗,还算是比较整洁,密密麻麻的碑文,清晰映入大家的眼帘。

    “啊,这是……”

    乍看之下,虞蒿、范吉安喜形于色,以他们的经验,看一眼就能够判断出来,这是碑记。

    在古代,对于一件大事件,以及值得铭记的事情,大家习惯刻在石头上,以存后世。

    这就是碑记,也叫碑铭。

    碑铭又分为三类,分别是墓志铭、封禅铭、景胜铭。

    前面两种不必细说,现在只论景胜铭。齐教授挖出来的碑记,就是这种景胜铭,详细介绍了景观的来龙去脉。

    虞蒿等人仔细研究碑文,表情也随之起伏变幻。

    齐教授在旁边,感慨万端道:“尽管我研究文献资料,知道这老君庙应该是唐代上清宫的遗迹,但是看了碑文才发现,原来在宋代的时候,官府也曾经修缮过上清宫,尽管没有彻底还原唐代的盛况,却也修复了不少宫阁台殿……”

    其他人却没心思听他的解说,一个个人陷入激动的情绪之中。

    因为从石碑文字上,他们发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一些当时文献没记载的重大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