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星交辉_作者:亭亭桥叶(49)

2018-02-27 亭亭桥叶

  章导此话一出,仿佛有一股古朴、厚重、久远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在座的人俱被震动。

  “是啊,都说红颜薄命,其实英雄又何尝不是命运多舛呢?古今中外的史诗,很多唱的就是英雄悲歌。”黎先生点头叹道:“而且,你刚才提到的主要是武将,文臣里的悲剧英雄也不少!比如商/鞅,助秦国登上霸/主/之/位一/统/天/下,自己最终却被‘车裂’而死,真是让人扼腕哀叹啊!”

  “车裂是什么?”我听章导他们口若悬河,自己则像粗鄙的乡野村夫,一句话也插不上,突然听到一个陌生的名词,便忍不住插嘴问。但话一问出口,我就知道暴露了自己的无知,顿时窘迫不已。

  “就是五马分尸!不过有的史书上写商/鞅是被‘五牛分尸’的。我觉得‘五马分尸’比‘五牛分尸’体面些!要选,还是选‘五马分尸’!”小逸一本正经地向我解释。

  我看着小逸,目瞪口呆:五马分尸怎么就比五牛分尸体面了?

  “你想,牛多笨重啊,马多骏捷啊!”他眨眨眼睛,语气分外真诚。

  章导拍拍小逸肩膀,点头道:“嗯,深得我意!”

  “怎么,章兄,难道你想拍五马分尸?那么血腥酷烈的场景,怎么可能拍得出来?哈哈哈哈!”黎先生舍了酒杯,直接拿起酒瓶开始灌酒。

  章导吐着烟圈,静默不语,显得高深莫测。

  黎先生喝得兴起,又开始滔滔不绝:“我们要拍的是武/侠电影。其实中/国早期的‘侠’未必是正义的。他们行事或者为报私仇,或者为报知遇之恩,并不都是为了大义。比如春/秋/战/国时,有的游侠甘心为人当刺客,但并不问被刺者是善是恶,所以难以称之为‘英雄’。但他们有共同的特点,即:言必信、行必果、诺必诚,不矜其能、不爱其躯,不惧死,常救人于困厄危难。这些都是为人所称道的品格。后来的‘侠’,慢慢开始以除暴安良、替天行道、舍生取义作为自己的志向和抱负,这点可当‘英雄’无异议!‘侠’的最高境界,乃是为/国捐躯、报效国/家,即‘大义’,此可谓‘大英雄’!”黎先生越说越激动,竟摇头晃脑背起诗来:“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章导似乎被感染,语气也激昂起来:“‘侠以武/犯/禁’。一开始,‘侠’仅仅局限于习武之人,但后来很多人不习武,亦有侠气,亦可称之为‘侠’。”

  “哈哈哈,是啊,比如我,尽管我不会武功,但会写武侠小说,哈哈!大唐文/人就多有豪侠之风,比如李太白就有诗云:十步一杀人,千里不留行。”

  “那个……”小逸突然兴致勃勃地提问:“我有点好奇,李白究竟有没有杀过人啊?”

  “不会吧?”我忍不住搭腔:“李白身为一代名士,如果杀人,官府会不拿办他?”

  “这其中的缘由就不清楚了。当然也不排除李太白的诗是夸张的写法。文人嘛,像我,时不时喜欢吹吹牛,哈哈哈!不过他懂得剑术,这点不是虚的。另外,据说他一位友人客死异乡,他着丧服恸哭乃至泣血,后来还亲手剔去友人遗体筋肉,背着骨殖千里归葬。真乃性情中人啊!”

  剔肉刮骨……想想就觉得背脊发凉,但仔细回味,又觉得他对友人情深义重,其行为似乎在情理之中。转头看小逸,他也颇为感慨唏嘘。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中/国/文/人大多都有‘侠士梦’。但我不太推崇古代文/人和士/大/夫的那种‘侠’,因为他们虽然心系天下,但常常郁结于庙/堂之上,受君/臣关系所困,不甚自/由。倘若仕/途上不得意,只能写诗发发牢骚。我还是倾向江/湖草/莽的侠,天大地大、我行我素,这才叫‘使气任侠’!”章导又是一通豪迈的发言,仿佛他就是一位聚/义山林、不受任何人号令、但凭本心的草/莽英雄。

  “西/方人说中/华/文化是‘柔性’文化,言下之意,中/国/人本性软弱可欺。看看西/方人拍的清/末/民/初/中/国国/民的照片,个个精神萎靡、瘦骨伶仃,如同行尸走肉,令人轻视厌恶。我拍电影,就要让他们见识见识,中/国/人不仅有强健的体魄,更有昂扬奋发的精神!不仅有宽宏的仁心,更有不惧死的铮铮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