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幕让郑旭想起十年前他和许千山在北大的不欢而散。这次告别比十年前体面有道理许多。郑旭不知道那时候许千山看着他的背影,是怎样的想法。现在,他看着许千山朝走廊深处渐行渐远的背影,脑子里翻来覆去想起的,是那条九年前的短信。
“你想我吗?我很想你。”
第13章
这个总裁班一共五天。第一天课上完,安排了游燕园的活动。北大校园郑旭十年前就来游过很多次了,没什么兴趣。他人在队伍里头,眼睛却四处瞅,直到最后看见带队的专业导游老师,知道许千山不会出现之后,郑旭才安分下来。
导游老师在前头讲未名湖的故事,郑旭一点儿兴趣没有。他远远落在后面,给张未然打电话。张未然接起来就说:“无聊了就走人,别在这儿跟我瞎抱怨。”
近两年张未然对郑旭都是这个态度,郑旭也没觉得他有多过分。郑旭这两年一直没什么工作动力,就是一条尸位素餐的咸鱼。要是他和张未然换换位子,郑旭对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好脸色。
郑旭说:“我见到许千山了。”
张未然愕然。
郑旭说:“你后来跟他联系过吗?他这些年过得怎么样?”
张未然叹气道:“我怎么会知道?他是你前男友,不是我的。”
话是这么说,他的语气还是比之前放缓了一些。许千山是不一样的,张未然看得清楚。他问郑旭:“要不然我帮你问问?同学群里应该有人知道。”
郑旭说不了。他一想到向不熟的人询问许千山的事情就浑身不适。许千山是私人回忆,不可以随便触碰。
张未然嗤之以鼻:“矫情。”
郑旭没理他。矫情就矫情吧,他自己能跟许千山问明白。
总裁班的生活比郑旭想的还要无聊。后来许千山又来代过一次课,讲中国古典文学里的缺憾美。他没讲很深,有点儿百家讲坛的意思。郑旭三心两意地听着,渐渐也听进去了几句诗词,说“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又说“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郑旭听着这些诗呀词呀,忽然想起来,他似乎还不知道许千山是学什么的。
许千山大学学的是中文。但他说要做学术的时候,说他想做哪部分来着?他那个导师具体哪儿好?这些事儿许千山都说过不少次,郑旭隐约有些印象,只是从来没往心里去过。他确实不太了解许千山。许千山喜欢听郑旭唱歌,郑旭却不喜欢听他说话。大部分时候郑旭觉得许千山说的都特别幼稚,没意义。郑旭比较喜欢把许千山摆在自己身边,就看他鲜活的神情、姿态,看那具缪斯的肉身。
现在,许千山在台上,郑旭在台下,他们做着这么一场特别鸡汤的成年人继续教育,郑旭忽然想听许千山说话了。不是现在这个三十岁的许千山,是十年前那个,会不好意思地向他递出歌词本的许千山,在郑旭卧室一遍遍朗诵文言文感受语言韵律的许千山,因为郑旭反对而紧张地跟他争执老师水平的许千山。
怎么回事?那个十年前的许千山上哪儿去了?郑旭越来越迫切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却又不确定知道之后能做些什么。如果十年前的许千山消失在了十年前的那个雨夜,郑旭能怎么办呢?他没办法更恨他自己了。
教室里一半人忙碌地在手机或者笔记本上写写画画,一半人正儿八经地听。郑旭因为是许千山的课,便特地坐在了前排靠门边的位置。许千山没有刻意去看他,也没有刻意忽视他。郑旭心不在焉地转着笔,视线不自觉地跟着许千山的举手投足移动。几个和弦在他脑子里随机来去。郑旭好久没写歌了,这一段儿也来得没头没尾,明明到了终止式,却结束在V和弦上,挠得他心头痒痒的,一种难以言说的焦虑。
过了第一天的新鲜期,这次放课后,学员们已经不像最初那么积极。许千山收拾好教案,便拿着公文包向外走去。郑旭起身要跟上去,却又被叫住。是几个做网络文化的,想这五天总裁班之后搞个聚会聊一聊。郑旭急着去追许千山,摆上笑脸应付说当然当然,必须必须,时间地点短信你们定,只要通知我一定到。还有个音乐公司的想同他寒暄几句,郑旭再也没耐心,匆匆道歉一句便冲了出去。
他们这个总裁班在暑假上课,教学楼里只有一些来上自习的学生。郑旭很快追到了楼下,在门口截住了许千山。楼门口的保安敏感地抬头看了一眼,许千山于是把郑旭带出了教学楼,绕过东操场,向未名湖走去。
北京的酷暑十年不变,蝉声十年不歇。郑旭有些走神。就这么在北京的盛夏里,在未名湖畔的微风中,与许千山并肩散步,自在来去。似乎这就是当时他想要的一切了,却晚了整整十年。现在,许千山已经不介意跟男人形容亲密了吗?还是说,因为他和他不再熟悉,所以反倒不必避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