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追逐戏剪辑出来的时候加了个特别悲壮的BGM,滤镜也给他加上,弄的像警察抓犯人一样,特别搞笑。人被义工拽着领子,作家卡着胳膊拖回车边的时候,就更有逮捕归案的感觉了,不过这段没播,因为容易引起‘人权’纠纷。
现实里被抓回来的人抱头痛哭说了个悲催又二逼的故事,剪辑后的成品直接切换镜头,到了一个潮湿阴暗的地下室,那是‘说谎者’真正的居住地,也是狗子真正的家。
那人给狗子取名叫‘波比’,一点都不适合这个地下室的名字,倒是很适合那栋花园别墅。波比的主人是个没有正式工作每天打零工过活的大一休学中的学生,目前处于努力打工赚学费的阶段。家里还有一个妹妹在上初中,父亲早逝,母亲当临时清洁工养家。一家三口住在连窗户都是坏的开不了的地下室里,养活自己都困难,养狗?那真的是梦想。
这狗吧也不是波比的主人想养的,是他上初中的妹妹有个同学给自家的宠物狗过生日,请了班上所有的同学给狗庆生,妹妹虽然一直都清楚自己和对方有多大的差距,但真的没想到人不如狗不是一句调侃而是现实。妹妹回来哭,哥哥不忍心,别的他没办法,一条狗难道还养不起么,后来就弄了这么一场乌龙。
没有从街边抓一只凑合一下的原因也简单,妈妈说街边的狗太脏,不给养。其实母亲就是不允许养狗找个理由,但《遇见》的出现让孩子们转换思路去领养。他们没想到领养那么麻烦,就只能按照领养的规矩编故事。因为是编的故事也不敢领养那种感觉特别贵的,怕的就是狗贵了义工们会审核的很仔细。
对卖狗的人来说,狗的血统很重要,可对救助站的义工而已,动物都是一样的,大概长得好看的动物会有点优势,但也就是有点而已,大部分情况下待遇是差不多的。比如回访是肯定要回的,只是被波比它哥给忽悠过去了而已。
金丹珍听完这个故事真的是又好气又好笑,心里堵得慌又没办法说什么。灯光昏暗的地下室,挤了那么多人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勉强站着也得弯腰站,穿上鞋身高一七零的温庭筠都站不直,层高顶多一米六。有限的家具堆叠在一起,没有床这种东西,唯一的大件是简易的布衣柜,钢管拼起来外面罩层布的衣柜。
二十来岁的大男孩畏缩的蹲在狗边上,磕磕绊绊的说他对狗很好的,有按照规定没听遛它也尽可能的给它吃肉了,还买了个小孩玩的皮球给它当玩具。跟刚被领养比肥了一圈伙食一看就过剩,还有个皮球玩具的狗子可怜兮兮的趴在他脚边,大概是感受到气氛不对,哼哼唧唧的冲照顾过它的义工叫唤讨饶。再过去是眼泪含在眼眶里不敢掉下来的小妹妹,用哭腔说都是她的错跟哥哥没关系,这一家真的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刚开始问话是金丹珍问,后续是义工问,等故事讲完义工带着点无奈也是想拉一把的心情对波比它哥说,就这个情况干什么去领养啊,就去街上捡一只也是一样的,没有钱打疫苗之类的可以去救助站做义工换疫苗的钱。再不然干脆就去救助站当义工好了,他不就是养不起猫狗但喜欢小动物所以去救助站当义工的么,到时候成天面对百只动物,随便他们撸!
小姑娘一脸茫然可能是被义工小哥描绘的操作给惊呆了,波比它哥啃啃哧哧的说义工没钱,他还得赚学费巴拉巴拉,那义工恨铁不成钢怼他,让妹妹去啊,谁让他去了!想养狗的是妹妹,妹妹可以放学的时候去帮帮忙,救助站里还有很多大学生,私人家教都有人顶上,是不是傻!
义工义愤填膺的开怼,力图让波比它哥长点脑子,制作组的人盯着温庭筠看,按照规矩波比这样的情况是要‘召回’的。不能因为狗子肥了就认为狗被照顾的很好,到底吃了什么,是不是健康的食物,对身体有什么危害都不好说,关键是这家的环境真不适合养宠物。
可这一家子吧......
站在摄像身后一直由着他们说的温庭筠的处理方法被剪辑成《遇见》的第一期,波比它哥在救助站义务劳动一个月算是说谎的代价,但这个月的义务劳动让他认识了不少义工可以给他介绍工资更高的兼职。波比的小主人成为救助站的编外人士,随时可以去救助站跟猫猫狗狗们游戏。而波比被召回了,但波比也不再接受领养,就养在救助站有了自己的主人,主人负责遛狗、洗澡陪它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