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然听到这里,看着骆芷兰说,老实说,你长得吧,真算不上十分漂亮,可是你为什么总会有这么多奇遇,被人家眷顾呢?
见听众卓然同学对自己的奇遇感兴趣,骆芷兰更有兴致了。她又讲了两个奇遇。
那一年,骆芷兰四岁,在外婆家小住。外婆家当时还住着草坯房。大概跟诗圣杜甫当年住的那种茅屋好有一拼吧。好在外婆的茅屋还没等遭遇秋风,就翻新了。草坯房里住着两户人家,两家之间用草坯垒了一道墙,墙这边的外婆家分了一间半房子,里间有一个炉台,台上放着烛台。晚上停电的时候,就在烛台上插一根白色蜡烛,骆芷兰和外婆就对着蜡烛说话。为了节省蜡烛,她们有时候会早早吹灭蜡烛,在黑暗里说着话(当然,有时候月光和星光会照进屋子)。骆芷兰不知道说瞎话是不是由这样的情景中来。不过那时候那情景却一直烙在她心坎里。
那一天,上午的时候,一群穿着绿色制服的人来到外婆家,翻箱倒柜找了一番,查无所获之际,其中一个女孩便跳上了外婆家的烛台,在那上面大声用方言读了一段□□语录。然后一行人没和外婆交流就离开了。奇怪的是,他们刚离开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任凭骆芷兰使劲地揉搓双眼也捕捉不到踪迹了。但是他们带来的声响还在耳边。而且,方言啊,你能想象得出用海蛎子味的方言读□□语录会是什么感觉吗?骆芷兰的母亲曾是广播员,普通话底子不错。她跟母亲学过□□诗词,觉得那是些动人的句子。可站在炉台上的女孩却把好好的伟人语录读得支离破碎,真是暴殄天物。就好似今天有些大字不识几个的人士,不修边幅地站在公共场所大声诵经或传教。多年以后,骆芷兰想起这一幕,觉得高贵的东西就得用高贵的方式去展现,否则文化就被践踏了。
又一天的中午时节,外婆家隔壁那屋的邻居家已经把中间那道几十年的老草坯墙给砸倒了一半。原来,这天他们正好打算把这道墙给换成水泥抹面的。由于砸墙的人都是左近的邻居,也不太专业,墙被砸出了一个不太规整的三角形。邻居从三角形那边招呼外婆和骆芷兰说,过来一起吃午饭吧。
外婆和这个邻居相处多年,感情甚笃,也没客气,牵着小芷兰准备从被砸开的不规则三角形处跨过去,到邻居家吃饭。可是,刚走到墙的旁边,小芷兰就退了回来。外婆忙问:怎么啦?芷兰说,我看见有人手里拿着一堆白色的东西从门前过去了。她还想表达那些人端着一堆白走过时的状态。但一个四岁的小孩,她的造词是有限的,说不出“端庄肃穆”这个词。那是什么呢?外婆朝门外看了看,没看到任何人。于是大家一起吃饭,吃过饭,芷兰和外婆就回家了。但芷兰还是忘不了那一堆白。
下午的时候,芷兰又看到了拿着一堆白的人。事实上,他们是用乡下盛粮食用的簸箕装着数十朵小白花,远远望去,就是雪白一片,像极了外婆家院子里四月盛开的樱花。那樱花的小名就叫“四月雪”。
这一回,拿着小白花的人直接来到外婆家,然后从那一堆白里拿出两朵花,递给芷兰和外婆说,戴上吧。骆芷兰当时不明白外婆何故拿过小白花就落泪。直到上学读书,特别是学习了《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后,才真正体会到当时的情景。
卓然听她说了半天,忍不住说,你确定自己四岁就记事了?说不定是这里的长辈后来说给你听的吧?
骆芷兰说,确定这些都是我的记忆。
卓然说,那么只能说明一个道理:你的人生充满了奇遇,你本人也多思,好像还有点第六感。
那么你的出现又是什么道理呢?骆芷兰说,你好像莫名其妙就成了跟我走得很近的人。第六感告诉我,你和小圆他们之间,肯定有什么秘密。快告诉我,为什么不能见小圆?
卓然忍不住笑了说,我可不是你的莫名其妙,当初小圆嫂子是因为生病不能陪伴你,又不能让梁教导员陪你,才抓我当“劳工”的。这是巧合。这次是小圆嫂子回老家了,你来得真不巧而已。
骆芷兰真的迷惑了:小圆是不是有事啊?为什么我感觉见到她似乎很难?要么就是你有问题,你不愿意我见到小圆?
卓然只是摇头,说该见到她的时候,自然就见到了。你现在要见的是威武的狼犬。而且,我会有什么问题,我身家清白,从现在算起,祖上三代都没出现过一个坏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