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门_作者:托盘天平(23)

2019-05-01 托盘天平

  “倒也不算,”他满怀恶意道:“但比你有名很多。”

  “作为一个作家她非常失职。”罗晔几乎气笑了:“她只是把握了女性市场,但是对读者了如指掌的作者,不会给读者创作作品,在另一个世纪里,这样的读者——还有这样的精神,会散发出招人厌恶的恶臭。”

  “瞧瞧,我一说别人不错,你就要吃飞醋。”

  罗晔深深地望着他:“是你要说的。”

  “什么?”

  “未来的某一天,你出现在我面前,然后非常傲慢地告诉我,你是最好的读者。”

  禾远回味了许久,非常高兴地笑了。

  禾远高中时的某一天

  “已故慈善家、教育家、作家罗晔作品《我们的沉默》即将登上电影荧幕,该片由新人女导演蔡雯执导,记叙一群被遗忘的士兵卷入谋杀案的故事。”

  主持人说:“该部小说极具人文关怀,也是所有罗晔读者心头的朱砂痣和白月光——”

  同学骂骂咧咧道:“他们说得跟我看的根本不是一个小说。”

  禾远在自己的座位上转着钢笔,他的思绪却被带入了梦中。

  梦里那本书的确是带着常人不能察觉的悲悯的。那些卷入战争的老人,他们常常沉默着,低着头,他们认定自己是有罪的。作为一个士兵,没能把胜利带给祖国,作为一个人却又泯灭了人性。PTSD严重伤害了他们的身体与心灵。他们的余生都在忏悔,而凶手的出现,不过是给了他们赴死的理由。

  最终他们在喧嚣的大雨中彻底的沉寂了。

  一次报道

  记者:“关于《我们的沉默》这一篇作品,先生是有原型的么?”

  罗晔笑着说:“有的。”

  记者:“这个故事方便讲述一下么?这篇作品自推出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我们想知道这到底是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罗晔说:“这个故事来自于我的缪斯,当他说给我听,我立刻就被这个故事的力量震撼了,我认为我们应当去考虑沉默后面的故事。至于真实与否,哈哈,我喜欢的一位作家说,对于作者而言,一要极力否认‘我’不是故事的主角,二让读者不认为这是真实的故事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小说作家的任务。”

  记者唰唰地记着笔记:“那么,先生,您愿意讲述一下您的缪斯么?”

  “哦,当然可以。”罗晔说:“我的缪斯在暴雨之夜来临,如果是有风,那更好了,我喜欢暴雨,也喜欢闪电,当他出现在我面前,我便向他三叩九拜。”

  说着他自己也笑起来了,可虽然是笑着,却流下眼泪来:“你得相信,他永远是最好的读者。他是个天真的读者,在他阅读的时候,他便是包容的,对于你所思所想的一切,他永远不会做肤浅的批判。

  可我永远不能再见到他了。”

  第12章

  女作家周媚是个非常西派的作家,具体表现为见面了一定要拥抱,这不是她第二次见到罗晔,看到他走过来便张开怀抱:“老师您来了!”

  罗晔凑过去,附身拍了拍她的后背,低声道:“老师这个称呼严重了。”

  而当周媚的目光落到禾远脸上时,禾远笑着说:“周老师好。”

  因为他的笑容带着嘲弄,所以周媚对他印象差极了。

  她有预感未来会属于谁,她知道传统的纸媒已经落后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长句对于一个小说家已经是不合适的了。流行的通俗小说需要的是更短的句子,更夸张的情节,大众眼中的小说已经穷途末路了,就像被小说取代主体地位的诗歌与史诗,电影与电视也在攻城略地,很快的,阅读小说也会变成一种小众艺术,就像现在的人阅读诗歌与史诗。

  通俗小说很快便不能养得起每一个人了,但它至少能养活得了我,周媚很得意。她想,即便这小孩对我没什么尊重,但是很快的,作为一个新人他会尝尽苦头。

  她是把禾远当成一个新人了。

  “编辑先生在么?”罗晔问道。

  周媚耸耸肩膀:“在,但心情不是很好。”

  “心情不是很好?”

  她尴尬地扯出一个笑容:“因为我,他……他认为我在亵渎艺术。”

  罗晔点点头,表示自己了然了,他当然知道编辑负责的这一位作家是个什么样的选手。她对于艺术没有什么追求,对于金钱的欲望也不大,根本上她喜好的是吹捧,来自别人的吹捧与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