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之年_作者:费拉曼图(85)

由于第一遍的时候压根没人搭理他,徐明海就安排衡烨和秋实当“托儿”。让他俩跟在自己屁股后面,一脸焦急地不停大声追问:“哥,您是留学生吧!这衣服真飒!哥,您这仔裤哪家儿买的啊?特贵吧!”

半天下来,居然也忽悠住了几个盲目跟风追赶时尚潮流的小青年。最后,陈磊如约付给了他们10块钱的提成,笑着把他们轰走了。

那天,他们用“助人为乐”的“提成”吃了当时最贵的,传说是来自旧金山的“八喜”。秋实永远记得那冰凉甜爽中裹着香脆饼干屑的奇妙口感,以至于他成年后都很喜欢吃这个牌子的冰淇淋。

自此之后,徐明海似乎燃起来贩卖服装的热情,没事儿就拉着秋实和衡烨跑来找陈磊。别看他数学不咋地,但算起账来脑子极快,嘴里像含着个计算器。

暑期临近尾声的时候,陈磊已经不觉得他是闲得蛋疼瞎捣乱了。他开始正儿八经地教徐明海认什么是针织、梭织、牛仔、毛料,以及告诉他现在市面上最流行的是缎面,亮片、漆皮等反光材质。除此之外,陈磊还以非常浅显易懂的方式向徐明海解释价格、销量和利润三者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

而当陈磊要考试的时候,不会像老师那样设计出各种计算题和应用题,而是直接扮演各个年龄段的顾客提出各种要求。

秋实见过徐明海上课和写作业时的样子,称得上是见者伤心,闻者流泪。可没想到当他遇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一下子就变成了学习委员外加影帝,特别会举一反三,经常获得赞赏。

反观秋实和衡烨,俩人只能全程坐在旁边充当吉祥物,给俩人的演技拍巴掌。

而对于徐明海提出的,卖服装到底能不能挣大钱的问题。陈磊则笑着说,影响成功的因素可就太多了,眼光机遇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但以他个人的经验来看,至少未来的20年绝对是中国服装业蓬勃发展的20年。

20年后,当秋实走在世贸天阶、东方新天地,蓝色港湾等地的时候,他依然清晰地记得陈磊说这句话时笃定的语气,徐明海悬悬而望的神情。还有衡烨他早靠着成堆的衣服张着嘴巴睡着了。

秋实还记得,那些年北京的天特别蓝。二环路上的汽车还可以畅通无阻;豪华饭店高级写字楼屈指可数;再热门的公园和景点都不用排队,可隆福大厦却一到周末就是摩肩擦踵,人满为患。

第43章 五月槐花香

天地转,光阴迫,两年的时间如水流逝。

周六的下午,高一(三)班的老师拖了将近二十分钟才宣布放学。随即,一个身影如同一发子弹似的从教室里弹出来。沉重的书包在他身后一下一下地拍打着脊背,带出迫不及待的意味。他一口气跑到学校大门处,然后精准地捕捉到了自己的目标。

正值春末,校外那棵洋槐上一嘟噜一串的白色花朵挤在一起,开得轰轰烈烈,香气肆虐。而树下的人偏偏一点都不懂得欣赏此等荼蘼美景,只闲得蛋疼地往嘴里扔着花瓣。

每天这个时候,秋实都会觉得那只怪物伸出爪子,在心上轻轻悄悄地挠一下。只不过,今天它下手挠得格外狠。许是因为霞光恰好透过体态丰腴的花朵漏在徐明海身上,让那张英俊的脸显得有些斑驳,看上去有种和本人八竿子打不着的忧郁。

16岁的徐明海身高已有183,站起来比他爹都高。猛地看上去,没谁会觉得这是个还没成年的学生。

可能是由于他经年累月地跨坐在自行车上在校门口杵着等人的缘故,腿部线条发育得尤为流畅。质量堪忧的校服裤子被他一直挽到大腿根部,十足的落拓不羁,非常能吸引往来同学们的目光。

秋实驻足欣赏了一会儿便赶紧跑了过去,然后非常自然地迈腿坐上后座。

“饿吗?果子。”徐明海问,“饿的话咱先垫一口。”

“是你饿了吧?我刚看见你吃花儿来着,苦吗?”

秋实正处在变声期中的嗓音有种低哑的,绒绒的质感,听得徐明海老想抓痒痒。

“老外了吧?槐花就跟咱院里的榆钱儿一样,可好吃了。”徐明海伸手又揪了一朵,然后头都不带回的就反手递到了后面。

秋实不信,一个劲儿躲。

“尝尝,”徐明海坚持不懈地忽悠人,“清甜可口排毒养颜,吃过一回想二回。”

秋实于是将信将疑地低头把槐花叼走后,舌尖刹那间就被涩住了,清苦的味道蔓延开来,刺激得口腔发麻。

徐明海骗人成功暗自偷笑,不想却听见身后的人说:“确实还行,再给我摘一个。”

“啊?哦。”徐明海只得抬手又掐了一朵送去身后,“你好这口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