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是真的热情!
于是,陈许一行人又顺利淘到一辆废自行车。这个自行车品相更差,整体躯干已经变形,只有轮胎和齿轮尚且完好。陈许直接压价到了五块钱。
一天下来四个人一共弄了五辆废旧自行车和一把太师椅,陈许把太师椅搬回宿舍之后,几个人将废旧自行车安放在学校的一处旮旯角里。
此时天色还早。
李文学说:“跟你忙前忙后一整天,这下你可以说收废旧自行车有什么用了吧?”
“把所有能用的零件全部拆下来,把能用的放到一起重新组装,然后再卖出去。”陈许道出心中计划,“北大想买自行车的多了,但是不是没有自行车票,就是嫌商贩手里的自行车贵。这是一处潜在的蓝海市场,值得大力开发。”
李文学和魏飞捷即使听不明白啥叫”蓝海市场“,这个时候也恍然大悟。
“那把太师椅呢?”魏飞捷问。
“嗯,这是我觉得好看,买着坐的。”
当天晚上三人合力,将几辆废旧自行车全部拆开,成功组成了两辆功能完好的自行车和一堆零件。
“就算卖八十元,我们也有得赚,更何况还有这么多零件。”李文学说,“印刷校刊的经费可算是有了。”
“先用链子锁起来,明天继续。”
……
“咚咚咚。”一阵敲门声响起。
“谁啊?”
“是我,上次来要收椅子的。”穿着一双布鞋,身上一身对襟褂子,头发半白。月光打下来,照亮了半张脸,皱纹的痕迹爬满脸上,眼神内敛,一看就是心思深沉之人。此人自命“破烂侯”,整日流窜胡同里,是个老油条了。
大婶打开四合院的门:“呦,这可真巧了,你一直不来,今天又来了几个收破烂的,我就卖给他们了。”
“收破烂的?长什么模样?”
“三年轻小伙。”
“哦。”门外的人说,无喜无悲,“那我回了。”
“实在不好意思,我送送您。”大婶两只手互相搓着,脚却不挪。
“甭了甭了,回见了您。”已经转身的破烂侯摆了摆手。
大婶关上门,破烂侯继续走过一个巷子,走到一个三轮车前。车里空空如也,只有几个盒子凌乱摆在那里,完全看不出来是像收破烂的样子。
……
第二天周末,一大早。陈许、李文学、魏飞捷继续往胡同里钻。这一次李文学和魏飞捷知道前因后果,执行更加通畅。
本来陈许想兵分两道,这样效率更高一些。但是李文学和魏飞捷这两个书呆子明显不会讲价,只好作罢。
“有破自行车的卖…有破自行车的卖…”
早上顺利的谈下两单,陈许的吆喝声又开始继续回响在各路胡同里。
“三个小伙子等一下。”一个老大爷在门口打着招呼。
程序跳下车走到跟前:“老大爷,您有破自行车要卖吗?”
“有有有,你们跟我一起来。”
这个四合院倒是挺大的,偏门直接和旁边的四合院连在一起。两个四合院连在一起,一共住了七八户人家。
老大爷带着陈旭一行人走到一处垃圾堆前。陈旭三人一看,嗬!好家伙,三四辆废旧自行车挤在一起。
陈许疑惑的看着老大爷:“这是什么情况?怎么这么多废自行车?”
老大爷自豪的说:“我儿子是邮递员,天天自行车骑个不停,自然坏的多。”
陈许看了一下成色,给他估了个价:“这四辆加一起,七十块吧。”
本来自行车放在这里也是当废铁卖掉,如今还能卖上点钱,老大爷也很高兴:“行!行!”
“对了,大爷,您家里有没有什么古玩意想卖的,最好是字画之类。”
瓷器玉石陈许看不准,但是书画这一块,只要别人敢拿出老玩意了,陈许就敢收。这年头古玩市场还不够热,市面上的赝品很少。而且其中利润实在太大了,偶尔打了一两只眼,也无关紧要。
“老物件?”老大爷想了想,“我那桌子底下垫了几本书,有些年头了,要不要拿给你瞅瞅?”
“得嘞,辛苦大爷您了!”
大爷从屋里拿出三四本书,有一本靠着桌角,品相不太好之外,其他都还行。
陈许一瞅名字——《大学章句》,嗯,看不懂。最后还是用五块钱买了下来。
三人抬着破自行车出了门,放在三轮车后面捆好。这一下就完成了全天的任务,三人商量一下,正准备继续出发回学校。
“站住。”
旁边突然又有一个大爷,叫住了他们。
那大爷倚靠在墙角,草帽搭在脸上,手里拿着个大大的布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