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982_作者:酱汁鲑鱼(38)

2020-10-19 酱汁鲑鱼

“你大师兄、二师兄都在国外,暂时还没有消息。你三师兄为了保护我走得早,四师兄现在在工经所,等你九月份正式上学之后,和广峰两个人一起去拜访下……”

陈彦中又回忆起曾经的很多趣事,一时之间滔滔不绝。

“对了。”陈彦中看了看桌上的样刊,笑着说,“前两天我的老同学打电话给我,北大今年加分面试的时间和研究生面试放在一起,下个月你要和广峰两个一起去北京。”

“面试有什么需要准备的吗?”陈许乍听这个消息,却并不紧张。

“你的水平,正常发挥,不用准备。”包子热了,陈彦中拿了一个,边吃边说,“我本来想让你带些土特产荷叶茶过去给我那些老朋友尝一尝,现在想想都是去年的旧茶,还是算了,等你九月一日正式开学再说吧。”

陈许点头称是,又挠了挠头:“拜师要不要磕头什么的?”

陈彦中哈哈大笑:“那就算了,从现在开始,你就正式成为我陈彦中的关门弟子了。”得知即将要和徐广峰前往首都面试,陈许心中丝毫不慌,反而稳得一批,默默盘算着学习小组的现状。

数学的所有框架和一些精华习题都已经梳理油印了出来。学习小组里人手一份,像陆大有、沈长河这些本就是理工科强项的精益求精,趋于完善,而本来显得弱势的杜青玉、杜成松则更是突飞猛进,一日千里。

这个年代还没有葛军,高考的竞争态势也没有到要用偏题怪题来区分能力的程度。陈许觉得这一方向的工作差不多都做完了,他自己则成了一个人型解答机器,平日里这一方面的主要工作就是回答各种疑难问题。

英语方向其实算是下一个阶段突击的重点,其实大家在陈许眼中都不太行,教学资源有限,交流环境有限,硬是要矮子里拔高个,就是卞千秋,发音意外的标准,词汇量也更多一些。

陈许精心准备了一些作文模板,但是不到最后一个月,他不想拿出来,怕组员产生惰性,忽视这一课。

思量再三,陈许开始抄《新概念英语》。语言学课,只要你敢花心思去背诵,就不至于会拖后腿。《新概念英语》可以说是行销几十年的经典背诵材料,但凡谁能把整本书背下来的,英语这门课都绝不会低。

《Puma at large》……

语文方向作文只能靠杜成松和徐广峰两位老哥,陈许只能在常见错别字和诗词鉴赏、阅读理解上提供模板答案的支持。

这种支持得到了同班几位男生的热烈欢迎,就是徐广峰脸色像是得了便秘:“这答案也不能说错,但是硬说是对的,我的语文素养不允许。”

不过语文这一块暂时来说,提升的性价比太低,没人去苛求什么。

至于其他的一些小科,基本和三大主科差不多。说到底,就是方法论和背诵强记的配比结合。陈许能支持的各式框架例题也写的七七八八,也没有什么太大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政治,这是陈许唯一一门需要听各位指导的科目,惨遭各位老师蹂躏。

自从陈永安走了之后,杜青玉更刻苦了,虽然平日里不在图书馆里自习,但是每次周末她顶着个黑眼圈过来参加陈许的测验,大家都能看到她的进步。

陈许大概能猜到原因,也乐得她能如此。本来还像温室一样的学习小组突然多了一条鲶鱼,搅得小组成员人心思变。陆大有、沈长河两个渔家子弟奋力追赶,就连最咸鱼没有存在感的王安全也受环境影响,开始努力学习,这么下去,说不定能走个大专。

此外,小组成员里陈许最不熟悉的要数卞千秋,最担心的要数高一玮,他们还是表兄妹。

但是卞千秋超乎预料,陈许万万没想到她是个学霸,而且不是那种刻苦学习需要题海战术的学霸,而是那种不需要刻苦努力题海战术一点就通下一刻就能举一反三的学霸。

鬼知道她为什么一直在乡下上学。

本来就震惊的陈许后来又从高一玮那里听到一句话:“我表妹今年才十五岁,中学时候跳了两级。”

难怪长得这么水灵……呸,这么年轻!

陈许再次细问,才知道卞千秋家庭成分不够好,上面有压力,至今没有回城,但是父母都是高知,遗传智商和从小的学术训练师承正宗。

“那她爸她妈呢?”

“在乡下当小学老师,本来千秋完全不需要来安城的,主要还是缺少辅导资料。”

“不对呀,那你们家怎么不受影响?”陈许继续问。

“咋不影响,不影响我爸能在安城待这么多年?不影响我能跟你当兄弟?”高一玮不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