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流速仿佛在加快,所有人仿佛开启了三倍速在陈许眼前快速运动。活动的影像变成了一幅幅掺杂着声音的不连续图片,开始的一张好像还是所有人都戴着笑容,之后就是皱眉,皱眉之后,哭泣接踵而至,哭声还未过去,人又累的睡了过去……
陈许并不同情,长在红旗下的各位,谁还没有过这段经历?
甚至,他开始拿出历年高考真题对小组成员进行魔鬼特训。每日一卷,一共七科,更少的时间,更难的题目,当日批改,当日讲解,每天都以压榨式的方式在提升他们的能力、锻炼他们的心智。
不过陈许也没有太过分,像什么零三年、九九年之类的数学试题都没有拿出来,葛军大神的更是不提,他也怕他们真的崩溃。
语文方面,陈许每两天出一篇语文作文题目。虽然他不会透露原题,但总是围绕着核心论点“坚持”在做文章,让他们完善论据、调整结构、修改用词,竭力让每个人都能写出一篇优秀的应试八股文。
他害怕他们营养跟不上,自掏腰包每日买鱼炖汤。有时候他来了兴致,想给大家改善改善伙食,就从家里带一些面粉、盐巴和胡椒,下点疙瘩汤。辅导老师又兼做了厨子。
时光倏忽而去,像是被小偷偷走了一般。唯一能够察觉的就是温度,从棉袄开始、到夹克、衬衫、到t恤,只有在衣服换季的时候,才能明显的捕捉到时间的一丝变化。
流火的七月,转眼而至。
陈许抽了个空给自己去办了边防证,他准备高考结束之后去看看表哥。
回到高考本身,陈许刻意没有让小组成员去参加三模考试,小组里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现在的水准处于何处。
到了最后两周,高考真题还没有做完,陈许也停了下来。他开始阶段性让组员放松,最后一个星期,他才拿出之前的三模试卷,给大家打信心。
一天模考试卷做完之后,陈许都没有动手批改卷子,效果就已经出来了。所有人轻轻松松做完试卷,眉开眼笑,精神全都放松了不少。
七月十四日,高考前最后一天。安城下起了暴雨,激起炽热的尘土,又勉强驱散一丝暑意。
陈许强制放假,让杜成松关上图书馆的门。所有人提前熟悉考场,准备文具,早点回家睡觉。
陈许有过经历,知道三日高考的过程既慢又快,慢的是在各科考试前,你看着最后的研读资料一点一点感受考试的迫近;快的是考试后,你生命中很重要的一段经历就此切割掉,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在触碰。
这个时候,陈许也没有空闲去管其他人,最多和高一玮、卞千秋走路的时候提点提点他们。
暴雨之后的安城,难得凉爽了几天。这倒是一个利好。
七月十五日上午考的是语文,从安城到金陵,从苏省到全国,各个地方的考生同步走进考场。
陈许坐在位置上接过试卷,翻到最后一页,作文果然还是抒发对漫画“挖井”的感想。
陈许早有准备,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破题,先论做事,再论事业,最后提及在“四个现代化”的艰苦战争中,一定要看得远、扎得深,要有“成功不必在我”的气魄,不要机会主义,咬定青山不放松。
至于语文前面部分的基础题,自然又是满分在握。
下午是物理,第二日一大早是化学,没有什么好说的,只是陈许看卞千秋和高一玮也是一脸喜色。
第二天下午考的是政治,陈许考的中规中矩,反正把试卷填满了,能拿多少分,看天意了。
后面值得一提的就是英语了,里面第一题是单词辨音。陈许音标学的不好,基本凭着感觉写。好在除了这一题之外,其他没有什么失分项。
七月十七日下午五点整,教室里还在唰唰动笔的已经很少了,高考结束的铃声终于响起。
考得好的考得不好的也全都放松了下来。
卞千秋停下了笔、高一玮收起了文具、陆大有沈长河走出了教室……所有人一起发出震天的呼喊声。
“啊……啊……”
而在上百公里之外的金陵,丁谦同样大喊了一声:“稳了,千秋,我来了。”
……
“考得如何?”陈许看着一脸笑眯眯的高一玮,问道。
“我觉得考的挺好的,具体还要看估分。”高一玮说。
陈许又看了看卞千秋。
“我不知道,等估分。”只是那眼角的笑意再也无法掩盖。
陈许也不知道今年估分和填报志愿只一块有什么漏洞可以钻,只能给他们提供一些方向上的建议:“学校最好还是首都、沪城,次选是粤省,专业有三个肯定有发展潜力,英语、计算机、经济学,当然这还要看个人兴趣,并不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