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复飞举手问道,“那F-35呢?美军的第四代中型通用战斗机,以后这款战机会全面替代超级大黄蜂。”
“首先,F-35的最大起飞重量和作战半径并不差,虽然是单发中型战机,但是它的最大起飞重量超过了超级大黄蜂。这款战机的厉害之处是以中型战机的体型和单发方案做到了与第三代双发重型战机的许多指标一致甚至超出。但是,这款战机的缺点同样非常的明显,比如它的自然生存力就比较脆弱。按照美军过去几年军事行动的经验,F-35不会是他们的最佳选择。我个人认为,这款战机更像是F-16系列战机的替代者,其海军版本优势并不明显。”
李战看着若有所思的众人,提起了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鹘鹰战机,虽然它有了正式编号,但那个飞机却不属于部队委托研究的型号,而是沈霍伊自己搞出来希望能够得到订单的第四代中型战机,希望能够和第四代重型战机形成高低档搭配。
“歼三十一远远没达到讨论是否上舰这个问题的阶段,据我所知海空军对这个飞机都不太满意,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航程和载弹量都达不到要求。我们没有很多海外基地,在短时间内也不会拥有多个航母战斗群,所以我们的飞机的滞空时间一定要尽可能的久,能装更多的燃油更多的弹药遂行时间更长的任务。因此,在我看来,除非沈霍伊让歼三十一飞得更远装得更多,否则海军大概率不会考虑它作为下一代舰载战斗机。”
这是2012年,大家对紧跟着四代机冒出来的歼-31中型隐身战机了解不多,这个项目就像是凭空冒出来一样,藏得比四代机还要严实,后来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看,歼-31更像是沈霍伊为了验证某些新技术而造出来的新式验证机,比如隐身技术。
不管怎么样,海航的大部分飞行员对中型机都是没有什么兴趣的,至少李战知道很多海航的歼-10飞行员更想去开歼-11。
李战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对手会是超级大黄蜂,其次极有可能是阵风,对这两款战机我们在赴法军事交流的时候做了深度的了解。超级大黄蜂不神秘了,相信大家都有与之交过手,这个飞机的攻击能力很优秀,但是空战能力我是存疑的。”
一名资深海航飞行员赞同点头,“是的,他们的F-15不增援的话,靠那些超级大黄蜂是不敢和我们顶牛的。”
李战道,“所以我们的主要目标要放在F-22A以及阵风身上。空军那边从我这里要了一份关于阵风战机的详细报告,他们应该是要最先面对阵风战机带来的压力。而我们,未来不远的日子里也会碰上阵风战机。”
他逐一分析了几款主力战机,尤其是舰载战斗机,基本确定将超级大黄蜂作为现阶段的目标,将F-22A和阵风战机作为下一阶段的主要目标,其中给予F-22A最多的关注。
高级训练小组因此有了明确的赶超目标。走到了七月中旬,高级训练小组完成了计划内训练内容。
这一天下午李战把高级训练小组十二名飞行员召集起来开会,大家到了小会议室后看到莫仁安和老陈头两位大佬都在,李战则在黑板上板书着什么,大家一看,顿时都眉头猛跳战意盎然了起来。
“关于开展夜间着舰训练的若干问题”。
这绝对是让人大感意外的任务了。搞了这么久的训练,大家对着舰技术的了解已经很深了,而夜间着舰和昼间着舰的技术难度可以说是天差地别的,这比陆基战机夜间飞行、昼间飞行之间的区别更大。
李战直接就开始说话了,莫仁安和老陈头更像是背景。
李战双手按在案桌上,说道,“经海司批准,我部开始进行夜间着舰训练的探索。今天这个会开完新科目就会启动。实事求是地说,在没有大量舰上昼间起降训练的情况下启动过这个新科目是担了很大风险的,但是时间不多,我们不能按部就班的来了。”
他走到黑板那里一边写一边说,“夜间着舰最大的难点和昼间一样,我们面临着的是长一百米宽不过五十米的降落跑道,大家都打过夜间地靶,这么点地方在数百米空中看下去就是指甲盖大小。按照现在的夜间地靶射击标准,你能把弹药倾泻在这么大点的范围内你就是优秀。现在则是要求大家把自己扔在这块地方上,而且要平平稳稳的安全降落,难度可见一斑。”
“夜间着舰首先要找到航母,夜间能见度几乎为零,加上天气的影响,飞行员很难第一时间找到母舰,所以这需要大量的仪表训练,在无能见度的情况下准确找到移动中的母舰。接下来要灯光助降系统的引导下准确地勾住第二道阻拦索完成最后一步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