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_作者:步枪(1339)

2020-12-13 步枪

各个国家把前线战机造得皮实耐操,用尽方法简化维护工序,正是因为前线机场通常环境是非常恶劣的,甚至没有铺装跑道。在我军序列里,战机当中大概只有强-5这款低调奢华的强击机才具备野战机场起降能力。

说强-5低调奢华是因为那老爷子是扔过核弹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肩负着空中核打击的重任。后来把轰-6改出来之后强-5老爷子才卸下这副重担。

连续进行了三次滑跑后,李战基本找到感觉了。

时间走到了八点二十五分,李战再一次回到了起飞位置。

塔台上,包冠华出于慎重考虑,让陈铭负责具体指挥,所以陈铭当然不让地坐在了主指挥席上,包冠华坐在副指挥席上。

陈铭拿起红色的送话器,“洞幺,准备好可以起飞。”

“洞幺明白,可以起飞。”李战扣上氧气面罩,因为天色灰蒙蒙的,所以他没有放下护目镜。

他再一次狂打操纵杆检查各个可控翼面,随即踩死刹车,油门杆到底打开加力,转速猛地飙起,速度之快让李战小小的吃了一惊。他迅速松开刹车,黑丝带机头猛地抬了一下,随即狂奔出去。

滑跑了二百多米,李战轻轻拉起机头然后迅速改平同时收起起落架,黑丝带在距离跑道约五米的高度上贴地极速飞行,像个鬼魂一样。塔台上的一众人员早都目瞪口呆了。

都知道李战是个猛人,但是不知道他这么猛!

整个试飞工作停下来等的人显然是个中高手,问题在于这位个中高手的表现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心理预期,尽管已经很努力去发挥想象了,但似乎距离这位个中高手的真实飞行技术依然是有着一段不小的距离的。

“猛人啊!”陈铭不由的感叹一句,“我还给他当教员,他给我当教员还差不多。”

这种起飞方式此前谁飞过,没有人。

更精彩的来了。

黑丝带还没飞一公里呢,李战突然的猛拉机头,黑丝带一下子战术后仰九十度,在超低空画出一道弧形的九十度角,然后呼啸着以极快的速度垂直爬升。

“这才是真正的旱地拔葱啊!”陈铭啧啧称奇。

别以为这是只有表演性质的起飞方式。充分利用战机的敏捷性和超机动能力,在最短的时间里离开跑道,然后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高度,在最短的时间里进入战斗状态。

就好比老陆的新型火炮,从行军状态到作战状态,只需要摁下按键,几秒钟之后就能完成状态的切换。

01号黑丝带很快的就垂直爬升穿过了云层,但是李战没有丝毫停止爬升的意思,反而向塔台报告:“各系统正常,正爬升率XXX每秒,还在提升,完毕。”

“明白,洞幺密切关注动力系统。”陈铭提醒道。

李战回答,“明白。”

不用说,什么适应性飞行计划全都可以扔掉了,人家直接就上升限测试任务了。要不怎么说还是老领导了解李战,包冠华就没有什么惊讶之色。李战这小子一旦上了天就不是你指挥他了而是他指挥你,地面所有单位都得跟着他的节奏走。

这也是他提前交代做好测试几个重要技术性能准备的原因。

几百万的老歼-7都让他给开出几个亿的豪华三代机的气势来,更别说现在开的是一架四代机了。

穿过了云层之后李战就放下了护目镜,云上云下的能见度是完全两种情况了。当高度上到了一万四千米的时候,尽管戴着心爱的白色劳保手套,他依然能够敏锐地感觉到了强烈的紫外线透过座舱盖照在手上的轻微感。

空军要求四代机的最大升限是1XXXX米,研发单位则是按照略高于该指标的标准来研制的。但是这里面并不是能飞到要求高度就行,其中的前置条件非常的复杂。

比如要求升限达到18000米,那么战机在达到这个高度的情况下是什么状态就非常关键了。部队要求的最大升限自然是战机依然有作战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达到的最大飞行高度。摇摇晃晃的飞都飞不利索,再高有什么用。

再具体下去就是达到升限后还有多少作战能力,又会在哪些方面有所损失,等等等等,全部靠试飞员飞出来。

现在情况好多了,有大量先进的监控仪器可以对海量的数据进行记录,以前全靠飞行员用脑子记。第一代第二代试飞员是功勋卓越的。

到了一万五千米的时候,李战开始每增加一百米就报告一次,同时报告战机各个系统的情况。

一般来说在这个高度上大多数飞机都没有问题的,动力肯定是会有所衰退。高于平流层后,空气稀薄阻力小但是含氧量也降低了,一般的航空发动机动力会衰减得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