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_作者:步枪(1376)

2020-12-13 步枪

不到二十分钟,所有的歼-11B完成了保障,再一次以大象漫步的姿态在起飞位置一侧的滑行道排列开去,又是三发信号弹升空,塔台下达了起飞指令。

歼-11B两架两架地进入起飞位置滑跑起飞,前后衔接非常的紧凑。

李战听着双发重型战斗机发出的浑厚的声音,心里居然不羡慕了。他已经和歼-10A安全飞行了好几个小时,而且全都是实弹射击的飞行,整个过程别说遇到险情了连一丁点意外都没有。

这似乎意味着笼罩在他和歼-10A头上的魔咒被打破了。

从下部队就念叨到现在的歼-10A,五年之后终于能够真正的走到一起结合为一个完整的作战单元了。

现在的他看歼-10A是怎么看怎么顺眼,甚至觉得歼-10A比歼-10B更好看,至少是多了一些粗旷的气质的,尤其是进气道入口那几根性感的加强筋。这才是战斗机该有的样子啊!

当然,主观的视觉感受是不能作为评判标准的。

机务很快完成了17号歼-10A的保障,加满了油挂满了航火,还贴心的挂了一枚YJ-83K空舰导弹,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今晚第二轮实弹射击里,李战最后需要使用YJ-83K空舰导弹来对海面目标打出一个高标准的示范动作来,于成林的意思是让李战为以后二师的此类射击科目制定一个标准。

二师的训练标准早就超纲了,他们一直都是按照更高的标准来锤炼部队的,这也是二师获得南霸天这一绰号的原因之一。

李战自然是满口答应下来,他待过的部队都是把他的标准来作为部队训练的最高标准来对待的,大家都卯足了劲追赶。以前是不相信那样的标准能有人做到,现在有人能做到了,说明是可以实现的,所以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训练勇创高峰呢?

马上要打的弹药还挺多,左右机翼挂架各两具航火发射器,单联装的,有二十八发航火,和前面两次的持平了。除此之外还有一枚YJ-83K空舰导弹这样的大家伙,挂载在进气道下的重型挂架上。

平常看到歼-10会挂三具副油箱,左右两翼最里侧的重型挂架各一具,第三具就是在进气道下方的重型挂架上。这三个挂架是可以挂超过一吨重的武器弹药或者其他装具的。

别看歼-10身板小,还是单发战机,她的挂载能力是一点都不弱的,有几个挂点。尽管最大挂载重量达到了六吨,但是航程会严重缩短,所以一般情况下只携带三吨弹药,维持大约一千公里的最大作战半径。

李战此时的挂载重量三吨左右,因为他还带了两具副油箱。因为左右机翼下分别有三个外挂点,两具副油箱占用了最里面的重挂点,所以四具航火发射器都是挂载最外侧的两个挂点。

这么看上去身材苗条的歼-10A给人一种非常强悍的力量感,有种丫鬟负重的即视感。而歼-11B呢,膀大腰圆的挂七八个外挂武器看上去也看不出什么来,视觉冲击力来得是相对要弱一些的。

许多分不清楚副油箱和导弹的人还以为副油箱是导弹呢,毕竟副油箱的气动外形很像导弹,也是适合高速飞行的。一些战斗机能够在携带副油箱的情况下进行超音速,所携带的副油箱形状一定是符合超音速飞行气动布局的。

李战和军械师检查了武器弹药的接电情况,确保外部保险销已经拔除,随即结束了外部检查登机入舱,和机械师一起检查其他系统。整个过程都是加快了速度的,登机梯撤掉之后,滑出信号发出,李战轻推油门杆滑出停机坪。

实行了灯光管制的外场黑乎乎的,李战还特意把起落架的灯调到亮度最小,这样一来17号歼-10A就很像是在黑夜里悄然出动的致命杀手了。摄像师非常敏锐地把这一幕记录了下来。

与其他战机完全不同的挂载,甚至可以这么说,部队宣传部门都没有很多机会看到战机满挂载的状态,本身部队就很少搞满挂载飞行。而满挂载飞行出现的次数在增多,实际上是一个反映部队实战化训练深入的一个具体细节。

李战是最后一个出动的,所以有多个角度的镜头对他进行拍摄,将会全面记录下17号歼-10A的起飞过程。

“塔台,幺拐准备好可以起飞,完毕。”

塔台指挥员下达起飞指令:“幺拐,计时起飞。”

“明白。”

李战把油门杆推到底,发动机转速上来之后松开刹车,17号歼-10A的发动机喷口喷出淡蓝色的尾焰,战机快速滑跑起来。李战盯着空速表,速度达到起飞速度之后,他猛然拉杆抬起机头开始大角度爬升。黑暗中,一只鸽子在空中焦急地飞着寻找着家的方向,然后被强大的吸力吸入了进气道,瞬间破坏了发动机的第一级轮叶,AL-31FN发动机瞬间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