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_作者:步枪(391)

2020-12-13 步枪

每四架战机为一组,连续起飞,同时进行第一次单飞训练。李战本来希望八架战机全部上去的,一次性八个架次,可以把时间的利用率提高一倍。但是被薛向东和林浩东果断地否决了。放单飞本是要谨慎谨慎再谨慎的事情,一切以安全为前提,八名新手开着八架战机在上面转悠,出点什么事地面根本控制不来。反复讨论后各让一步,四架同时进行。

第一组是杨锦山、马风、南亮红和林飞,也是学得最好的一组,都是经验很丰富的老飞了。林飞之前一直是三大队(教导队)的教员,只不过开的是歼教-6和歼-6。后来被李战选入了狂魔大队开了歼-7,表现很出色,凭借丰富的飞行经验,在改装SU-27的时候成了先进者,此时被编入第一组。

李战寄希望于第一组的老鸟们给今天的单飞日开个好头,鼓舞一下其他年轻同志。

警报灯黄转红,但没有蜂鸣。

李战立即下令,“第一组出发!”

他带着第一组冲出去跳上通勤车风驰电掣地赶到了停机坪,八架SU-27SK重型战斗机已经整装待发,机务组早已经完成了一切准备工作,在机头右侧整齐列队等候。

四人迅速前往各自的座机,马上和机务组进行战机的交接工作。

此时是上午的八点四十五分。

李战来到了停机坪后面的斜坡小平台上面,脖子挂着望远镜,一只手提着飞行头盔一只手捏着手持无线电对讲,白色劳保手套却是装进了口袋。除非准备握杆,否则他不会戴上赖以生存的白色劳保手套。

他不会再回飞行简报室了,又不能到塔台去,只能在这里观察部下的飞行情况这样子。

四架战机排着队滑行到了起飞位置,未得到起飞允许的战机全部在滑行道等候,像民航机场组织起降一样。

上午九时整,杨锦山接到起飞指令,他把发动机转速提升到百分之六十,随即松开刹车,SU-27那庞大的身躯开始滑跑,速度达到二百六后,他果断缓缓拉杆,机头抬起,前后起落架接连离地,稳稳起飞,姿态非常标准。

李战的目光跟着战机往天上看,晴朗的天万里无云,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都非常的适合飞行。

一直到杨锦山驾驶的战机成了小点点后,第二架由马风驾驶的战机才接到了允许起飞的命令。以较大的时间间隔,连续起飞了四架战机。

李战手里的手持无线电对讲接入了塔台和战机的通话频道,能够听到对话,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紧急通话功能介入对话。不过一般情况下,在地面指挥员失能之前,他是不能随意介入对话的。

对战机的指挥是地面指挥员的绝对权力,哪怕指挥员是少校,身边站着的高阶军官也不能随意干涉指挥。

目送一架架战机升空,李战的心情是紧张的,这是他的第一次,第一次带兵第一次带兵进行改装,最后能拿出一份什么样的答卷来全看今天了。

第二组飞行员过来了,他们在停机坪那里列队等着李战训话,李战远远的摆了摆手让各自准备,他们这才纷纷到各自的战鹰那边和机务的进行飞行前的交接检查。

“两勾,稳住姿态,转弯的时候别着急,半径大点没事。”林浩东在提醒韩红军,陆空对话很清晰。塔台那边显然是可以看到第一组的飞行姿态的,否则林浩东不会给出这样的提示。

“两勾收到。”韩红军的声线很稳,一点也不着急。

SU-27比歼-7要敏感得多,稍稍动一下操纵杆都会有所反应。其次,SU-27不但是双发而且推力还特别大,稍稍动一下油门杆就直接反应在推力变化和发动机转速上面。

对开惯了歼-7这些老爷机的李战等人来说,首先要注意的是操纵动作不能再像以前那么粗暴了,大开大合的风格不适合用在三代机上。这一点对动不动就开加力动不动就大坡度爬升下降各种大过载机动的李战来说,尤为需要注意。

第一组顺利完成单飞着陆,他们可以庆贺了,但李战的心还得继续提着。

李战一直站在那里看着,直到最后一组顺利完成单飞,他才重重地松了口气露出了笑容。

剩下他一个了。

把对讲交给苗雨,李战爬上了他的01号战机。

让李战单独飞是薛向东的主意,他始终是薛向东最放心不下的那个因素,尽管他是大队长。都领教过李战的飞行风格,包括二师的飞行教员组,尤其是曾经的长机聂剑锋。

从林浩东手里接过指挥权,聂剑锋拿起送话器说道,“洞幺,你听我指挥,准备好可以起飞,注意控制速度,完毕。”

“洞幺收到,正在进行飞行前检查。”李战有条不紊地检查各个系统,低声念叨着,“飞控系统,大气系统,襟翼位置,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