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_作者:步枪(923)

2020-12-13 步枪

两架模拟F-16A/B布洛克20战斗机的隶属海航的歼-10A战斗机在空中巡逻,他们充当敌情背景,模拟的是掌握了制空权的蓝军。李战要在他们眼皮子底下突进到距离目标五十公里的位置,然后必须在一分钟之内完成攻击程序。

输赢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在这个过程中测试歼-16的实际表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完美的地方改到完美,这才是实战试飞的真正意义。

白天的对抗演练其实相关人员都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个实战试飞的真正意义,包括李战也是一门心思要打赢要打爽。肾上腺素一上来别说开的是新型三代机,他就算是开的歼-6普拉斯估计也会往蓝军特混舰队载机母舰的甲板上撞。

还是低空突防,但是这一次难度也许是有史以来最大的——1616号歼-16战机要飞越整个东南沿海地区的城市群,而且必须要以很低的高度,否则是过不了敌情背景这一关的。

超低空飞越高楼密布的城市群,而且要超低空,又是在漆黑的凌晨,更重要的是都是人口稠密的地区,飞行员轻松不起来。

比之穿越北库峡谷的压力都要大。

以前参观三百师的时候李战开歼-7G进行过一次超低空穿越城市群的飞行,但那是大白天,而且开的是一款非常成熟的战机,还是李战最熟悉的战机,所以得心应手。

李战已经感觉到1616号歼-16的飞控系统有些不太顺畅,所以能不能完成一些高难度的飞行他心里没有很充足的信心。这也是试飞的风险之一。夜,静悄悄。

过夜生活的人们听到一阵轰隆隆的声音由远及近,经过头顶的时候那轰鸣声淹没了全世界。露天烧烤摊劈酒吹水的年轻人们昂着脖子寻找声音的来源,看到夜空中有一红一绿两颗最亮的星星流星一般飞逝而过,带走了轰鸣声。

只不过是又一个寻常的夜晚罢了,该喝喝该玩玩,和往常任何时候没有区别。

但对于刚刚亚音速超低空飙过去的李战和陈飞来说,这个凌晨时分的空地对抗演练是具有十分重大意义的。

第一次和东南沿海地空导弹部队对抗,第一次执行“踹门”行动,第一次尝试突破立体防空网……

当然也是第一次和海航的歼-10机队交手,不过如果和他们交手了,也就意味着行动失败了。不过只要想到海航的歼-10战机模拟蓝军的F-16A/B布洛克20,李战就觉得好笑。好像看上去真像那么回事,都是中型单发战机,都是始于空优继而向多用途发展,都形成了一个家族,基本上是针尖对麦芒。

两架在高空巡逻的歼-10A威胁不大,李战有一千种办法避开他们的搜索,而最大的威胁实际上是捕鸟笼地空导弹部队依托的“强网”早期雷达预警系统。

这是李战不得不提前数百公里就下降高度进行超低空飞行的原因,借助城市群的高楼大厦和东南地区的丘陵山地作为掩护隐蔽快速地接近目标。

他们所经过的一系列地区驻扎有大量的部队,有陆军部队,有空军部队,甚至有海军的岸防部队,任何空中活动都被暂时叫停了,为他们开出一条安全的通道来。比如陆军的炮兵部队经常打夜间射击,那些大口径炮弹会对超低空飞行的战机形成致命的威胁。

李战盯着地平仪,以目视观察和仪表数据相结合来频繁调整着战机的飞行姿态,以避开三百米海拔高度以上的障碍。东南地区的许多丘陵山地海拔高度普遍在两三百米,也就是说李战基本上是贴着山飞行了。

穿越城区的时候他尽可能的绕行,实在绕不过去的情况下会稍微拉高一些,以避免城区低空可能会出现的诸如无人机之类的飞行器。

偶尔一个大过载避让机动,陈飞猝不及防总是需要用手撑着座舱盖来稳住坐姿,不然单靠安全带是很难把人固定在座椅上的——就算带了头盔磕到座舱盖也不好受不是。而大过载机动的时候战机会剧烈颤抖,视野会跟着颤抖起来,因此在仪表台上端的拱形固定框上安装有扶手,类似于越野车门框上方的扶手。

飞行员的整个职业生涯离不开三种器械:旋梯、活滚、固滚。

这三种器械的作用就是锻炼飞行员的抗晕眩能力和平衡感。飞机在空中飞没有固定的参照物,人站在地面上左右前后上下几个方向是固定的,无论你站在哪里,但是在空中这几个方向是基于飞机的中轴线的,会跟随飞机姿态的变化进行变化。

无论方向怎么样变化,在高空飞行即便出现了错觉也会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更正,而超低空飞行之所为让许多飞行员畏惧正是因为能够回旋反应的空间被压缩到了极致。感官上你以为飞机是在爬升实际上是在向地面俯冲,这样的例子不少,并且民航史上有过惨痛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