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湾奇迹_作者:磨砚少年(107)

2020-12-24 磨砚少年

而外接手则更多需要在深远区域的垂直击打、一对一的单挑对抗状况之下,完成接球、持续推进。这也意味着接球手感和跑动路线层面的优势被无限削弱,而身体对抗和肌肉爆发的天赋优势则凸显出来。

正是在如此背景下,白人外接手越来越少,能够在联盟占据一席之地的,无一不是拥有强大的个人特色。

韦斯-威尔克是打破联盟固定观念的槽位接球大师,而在他之外,乔迪-尼尔森则被誉为是联盟外接手的领军人物。

尼尔森得以立足于联盟的,是他比黑人外接手还要更加彪悍的垂直击打能力,短程爆发力和二次启动能力绝对堪称凤毛麟角,以绝对速度和灵活转向的超强天赋统治中传和长传区域,在威尔克退役之后,不少人都认为尼尔森是联盟头号外接手。

略显讽刺的是,尼尔森作为一名白人外接手,但打法风格却无限接近黑人外接手,这也侧面体现出了联盟对外接手的筛选与培养,正在逐渐朝着一个既定方向发展,那么,无论是白人还是黑人都会如此训练。

在尼尔森进入联盟的职业生涯早期,因为大学时期只打了两年外接手位置,他的跑动风格和战术特色并没有成型,教练组对于他的战术位置没有一个清晰概念,只是把他当做普通的白人外接手来使用,更多时候,依仗尼尔森柔软而细腻的接球手感,在三档转换或者强打四档的时候来完成短距离推进。

某种程度上,这埋没了尼尔森的真正天赋能力。一直到职业生涯后半段,绿湾包装工的外接手阵容缺乏好手,尼尔森被迫提拔起来,却意外走向成熟,让联盟见证了他的强悍天赋,惊艳了无数专业人士。

客观来说,尼尔森具备了身体对抗能力、短程爆发能力、远程续航能力等等外接手所需要的一切天赋素质;同时,尼尔森的接球手感、路线跑动和战术意识等等方面,也依旧具备了白人外接手的优势,再加上兢兢业业、诚诚恳恳的职业态度,可以说,他具备了成为一名顶级外接手的一切必备素质。

要天赋有天赋、要技巧有技巧、要态度有态度,在陆一奇看来,尼尔森与韦斯-威尔克比较起来也毫不逊色,他甚至具备了比肩杰瑞-莱斯(Jerry-Rice)的巨大潜力。

但最终,尼尔森职业生涯却只是入选了一次职业碗而已,不要说跻身历史最佳了,就连出色外接手的层次都没有达到。陆一奇的观点认为,教练组必须背锅。

无论是从上一世的职业生涯前半段来看,还是从这一世的前三场NCAA比赛来看,尼尔森对于外接手位置的理解都是不够深厚的,依旧处于一个懵懵懂懂的初级状态,等待着一位教练来完成引导和开发:

球场位置的全局掌控、攻防对峙的气氛转换、跑动路线所制造出来的接球机会、外接手与四分卫之间的联动关系……等等等等,这些内容可以看做是外接手对比赛的解读,同时也是顶级外接手的能力。

而这些意识与能力,上一世的尼尔森一直等到自己职业生涯的后半段才领悟,闪耀联盟约莫三年时间,随后就饱受伤病困扰,状态出现剧烈波动,终究错过了自己的黄金年代,遗憾地选择早早退役。

现在,站在陆一奇面前的尼尔森就如同明珠蒙尘一般,静静等待着绽放光芒的时刻,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这位“伯乐”,为尼尔森的职业生涯早早打下基础;当然,更重要的是,为堪萨斯州立大学野猫队建立一名真正的核心。“你是说我?我是天才?教练,你确定吗?”

尼尔森那满脸不相信的质疑表情,让陆一奇胸口一闷,这似乎和想象之中的套路不太一样,难道尼尔森不应该是激动万分或者满眼崇拜吗?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不是因为陆一奇了解尼尔森脚踏实地的性格,他也不会直接使用“天才”这样的词汇了——毕竟,年轻气盛的大学生们,一点点激励就可能从自信进入骄傲再进入狂妄,然后迷失自我。陆一奇可不希望“伯乐”生涯还没有开始,就亲手毁掉一名天才。

面对尼尔森那充满真诚的神色,陆一奇也是哭笑不得,没好气地说道,“不,我不确定,但我现在也只能投掷骰子了。”

吐槽的黑色幽默没有能够戳中尼尔森,他眨了眨眼睛,抬起右手摸了摸小平头的后脑勺,憨厚的表情有些拘谨,似乎不知道应该做出什么反应,这让陆一奇觉得自己正在欺负老实人。

“我的意思是,球员不是流水线商品,不能按部就班地套用,我们还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展开配套训练。”陆一奇没有再继续纠结,话语重新回到了轨道上,“我们刚才尝试了不同跑动路线的组合,你可以寻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佳选择,你可以细细体验一下,看看是否真的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