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尔宾,接下来一个月我们有着很多很多工作需要完成,不如先从力量训练开始,小伙子们需要逐步提升力量。还有体重。”
每一位教练,准确说出姓名和职务。
每一个位置,准确说出训练计划,最重要的是,脑海里的整个攻防蓝图都已经完成,能够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三言两语之间,陆一奇就展现出了自己的能力。
千万不要小觑这一点点小细节。
在陆一奇正式入主绿湾之前,汤普森还有一些清扫门户的工作需要完成,教练团队内部始终处于动荡状态,汤普森有意识地希望陆一奇能够避免这些混乱,同时也是为了建立球队经理的绝对权威。
这也是陆一奇没有立刻前往绿湾的原因。
尽管身处曼哈顿,但陆一奇还是通过电话会议的方式,与残缺不全的教练组交谈讨论,并且在每一个教练位置确定新成员之后,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另外还有邮件交流,循序渐进地讨论整个球队建设计划。
不过,这些都是隔着屏幕和电话线进行的工作,昨天才是他们的首次见面——然后陆一奇就回房间躺尸了。
教练组难免心里犯嘀咕:这个年轻的家伙到底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吗?他真的能够做好执教的准备吗?
现在,陆一奇就给出了答案,他不仅做好了准备,而且从蓝图到细节都已经全部掌控在握,似乎任何一个环节都无法逃脱他的雷达,包括每一位教练的个性与风格。
本来还以为是一个好欺负的菜鸟,摇身一变却成为了站在身后的无形巨手,如同大魔王一般掌控全局。
有条不紊地为整个自愿训练营规划方向之后,威慑与震撼也就隐隐透露出来,尤其是陆一奇那轻描淡写、游刃有余的模样,更是让在场教练员们都纷纷收拢了视线,表情也不由自主地跟着严肃了起来。
“很好,那么就让我们从基础训练开始吧。”陆一奇展露一个大大的笑容,但那天真无邪的模样却再也无法骗人了。
教练组成员纷纷散落开来,走向各自的岗位,准备投入训练;而陆一奇身边也终于清静下来。
只有奥古斯都的脚步稍稍落在后面,朝着陆一奇挤眉弄眼地做着鬼脸,似乎正在暗示着:干得漂亮。“干得漂亮!”
奥古斯都的脚步稍稍放慢在了后面,挤眉弄眼地朝着陆一奇用嘴型说道,那兴高采烈的模样就好像……小人得志一般。
虽然如此形容有些不太恰当,但看起来确实就是如此,陆一奇瞪圆眼睛,严肃地表示抗议:
表演还没有结束呢,你这直接破梗了,那后面怎么办?赶快做出听话的模样,请乖乖地配合后续演出,好吗?
奥古斯都这才收拾起笑容,快步转身一溜烟地跑了开来。
一直到此时,陆一奇的神经才稍稍放松了些许。
他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处境,暂且不说华裔身份,仅仅只说年龄就难以压得住场,球员和教练必然都存在疑问。
当然,一码归一码,这是职业赛场。整体来说,球员和教练还是能够展现出自己的专业,专注在工作上;只有很少很少的刺头才会傻乎乎地任性妄为,不管不顾地与主教练撕个鱼死网破。
不过,表面的合作与真心的团结,这又是两回事。
橄榄球是一项集体运动,只有真正具备了凝聚力,才能够将教练的战术发挥到最大——堪萨斯州立大学就是最直接的案例;而陆一奇想要将绿湾包装工牢牢凝聚起来,他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慢慢完成。
今天,就是第一步。
经过“法弗退役风波”的动荡之后,在汤普森有意识地调整之下,绿湾包装工教练组的构成以新人为主。
这不仅更加适合陆一奇执掌球队,不会遭遇到太多阻碍;而且也更加适合陆一奇建立起自己的战术体系。
当然,其中未免没有汤姆森的私心,但整体来说,陆一奇的入主教练组还是非常顺利。
首先是进攻组。
进攻协调员奥古斯都-菲利普斯。
四分卫教练汤姆-克莱门斯(Tom-Clements)。
外接手教练本-麦克阿杜,跑卫教练埃德加-本内特(Edgar-Bennett),近端锋教练吉米-罗宾森(Jimmy-Robinson)。
进攻锋线教练乔-菲尔宾(Joe-Philbin),进攻锋线助理教练詹姆斯-卡朋(James-Campen)。
进攻战术控制教练泰-诺特(Ty-Knott)。
其中资格最老的乔-菲尔宾,2003年加盟绿湾包装工,至今也才五个赛季而已;而四分卫教练克莱门斯和外接手教练麦克阿杜都是球队动荡之后刚刚加盟绿湾的新人。
本来,教练组都认为菲尔宾应该升职为进攻协调员,而奥古斯都则应该是外接手教练或者四分卫教练;但面试过后,汤普森经过深思熟虑,并且询问了约翰-多塞的意见,最终大胆地提拔了奥古斯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