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放突然有些难受,好好看菜谱不好么,为什么非要找不自在!
“我观川渝之地雾重天潮,人多嗜辣;滇桂交界少民居多,饮食重调味非东南清淡可适;黄河两岸,面食当家;至于粤闵之地,滨海而居,以渔为生,多以生猛海鲜为料,煲汤一绝。淮水之滨,鱼米之乡物产丰饶,佐以极限极妙料理,最是厨师显赫之地;至鲁地及北,浓油赤酱,酱爆扒烧,集北方菜色大成。”
“因各地气候产出不同,民风百变,固有菜系之别,又因为历史缘故,产生江湖菜、宴席菜、百家菜。”
“出色的料理,首重色香味,细分之下,宴席菜重造型意境,江湖菜多火候调味,百家菜各有所长。”
“我所作苏家菜,不以菜系分别,而以技法论。华夏料理众多,归根结底不过煎炒烹炸、溜扒炖烧、焖煮氽烫……二十余种料理技巧。”
“难者如花打四门、油底沉浆、余烬缠锅、倒卷珠帘;易有旋煎、凤凰单展翅、瀑回流;还有百家秘术如千丝化片、十三抻、铁画银钩,不一而足。”
“然而料理一道百脉归一,纵览之下不过刀功、火候、调味、造型,意境,补养。谓之色香味意形养。”
“掌握以上者,皆为名厨。”
苏子放:!!!
自己爷爷居然在几十年前就能写下这番言论,关键是没有一个人告诉过他这件事情。
如果说薛意和夏寒秋不知道有这本菜谱那还好说,可是为什么自己老爹都没有意识到这本菜谱的重要性?
思考了很久,只能把原因归结于苏廉正不是个厨师,所以根本不懂这段话的意思,以为是自己老爹发牢骚的话语。
要不是他苏子放潜心苦学继承祖业,只怕这本苏兴朝毕生心血就要明珠蒙尘了。
再翻一页,发现已经到了目录,里面分门别类标注着一些料理,却和往常见到的按菜系来分的料理不一样。
完全是按照料理所用到的技法来划分的。
二十余种料理方法,每种都附有几道经典料理。
“难怪这是一个主线任务……”
苏子放合上菜谱,心有所动。接下来几天,除了送沈安妍去机场,按时上班做菜,苏子放将全部的时间都投入在研究苏家菜谱上面。
越看越觉得苏兴朝就是天才,菜谱上不仅有很多取巧的食材处理方式,更有一些对料理的独特看法。
比如经典的青椒肉丝。
这道菜作为考较厨师刀工和火候的快手菜,看似简单,其实要求极高。优秀的青椒肉丝要做到肉嫩而入味,青椒脆不泛生。
不过一般饭店的厨师求上菜快,大多不会腌肉,里脊肉切丝,青椒洗净切丝,直接先炒肉后下青椒,炒熟了就端出去,也不管后面如何。大多数普初厨师和小部分普中厨师就是这个水平。
稍微讲究一些的厨师会先用生粉、蛋清将肉丝腌过,再下锅炒到断生盛出,重新加底油爆香,再倒入肉丝和青椒翻炒均匀,勾一层薄芡再出锅,味道鲜香,爽脆可口。大多数普中厨师都是这个水准。
不过到了高级或者更高级别的水平,对这道青椒肉丝的做法就不能这么简单,必须要考虑地狱、食客和食材搭配的问题。
比如肉丝是选择里脊肉好还是半肥瘦好,口味是偏辣还是偏淡也要根据季节改变,夏季容易上火,辣味不能太重,得用菜椒,冬季天冷,要热身子活血,就要换线椒。
在苏兴朝的菜谱中,光是这道青椒肉丝,就分为烹饪过程、烹饪技巧和注意事项。
还特别提到在粤省有一间饭店改良的做法,会用柿子汁代替糖调味,让青椒肉丝口感更加丰富,深受食客欢迎。
苏子放:……
这饭店名字要是不是阳泉酒家,他从此就把名字倒着写!
哎?
方子苏?
好像也不错的样子!——苏子放沙雕地想到。
不过衡量过被苏廉正和陈楚懿断绝关系的后果后,他还是乖巧地去厨房练习金边白菜。
两大外挂在手还要这么努力,除了说明自己基础太差,没有别的原因了。
勤能补拙,这个道理苏子放还是明白的。
后厨,薛意正好在实验新菜,看到苏子放进来后微微点头:“你爷爷那本菜谱研究的怎么样了?“
“还没入门,正在看第一部 分。“苏子放答道。
“那本菜谱应该不错。“薛意擦干手,走到一边休息。
“师父您知道?“见薛意知道这本菜谱,苏子放瞬间来了精神。
“也不算知道吧,他写之前跟我聊了许多,有些想法很大胆,起码在当时看来,想要抛除门户之见来做一些事情并不容易,如果是现在反而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