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这样,评委们都还露出几分期待。
苏子放:???
这是发生了什么情况?
为什么这些评委会对这么一个早餐料理有这么高的期待。
没让他等太久,柯朋义的声音就响起帮他答疑。
“是这个味道,闵省经典小吃葱油饼!”
“和我之前吃过的一模一样!”
任家华也满意的点点头:“外酥里嫩、葱香可口、整个饼的口感和味道都几乎无可挑剔。”
“关键是还做到的膨而不硬、弹而不绵的口感,就算是在闵省经营几十年的老师傅都不一定有这个手艺。”
苏子放听着话更加迷惑。
葱油饼不是北方的小吃么?什么时候变成闵省特产了?
而且葱油饼……怎么长得和铜锣烧似的?
柯朋义这时候终于看到其他人的疑惑,继续解答起来。
“这道菜和林育简直是绝配。”
“你们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葱油饼在闵省是很普遍的早餐,而且和北方的酥饼和软面饼不同。”
“闵省葱油饼是混合了米浆和黄豆酱炸出来的,味道和口感别有一番风味。”
“林育做的这份葱油饼,虽然没有什么创新,也没有什么改变,可是却做到了最难的家乡的味道!”
“这个味道就值得……啊……一个不错的分数!”
柯朋义在最后关头终于意识到这个分数不能这么早公布,急忙拉回话题。
“下一个!”
柯朋义声音嘹亮,台下去没有一人响应。
这时候,场中还剩的厨师也只有萧云霄、孔白墨、方小江三人。
依旧面色沉稳,没有一点压力。
全都专注着自己的菜品。
苏子放不禁感慨能到这一步的都有极强的抗压能力。
要是换了普通的厨师,现在恐怕不是在思考别人的菜品怎么提升,就是在抱怨自己为什么还没做好。
根本不会像几人一样这么专注。
也许,这就是他们能够区别于普高厨师的最大的不同!
苏子放淡定想着,就看到孔白墨举手。
“我完成了!”孔白墨的菜品上桌,不用过多的介绍。
开盖后,只要能看到的人都知道这道菜的名字。
鲁菜料理的极致体现——九转大肠!
这道菜是清朝光绪初年,泉城九华楼酒店创制的菜品。
开始名为红烧大肠,后经过多次改进味道提高后,受到众多文人雅士喜欢,为了将这道菜的逼格拔高,于是取九转金丹的典故,将这道菜改名为九转大肠,流传至今。
是鲁菜最为著名也是最为经典的菜品。
这道菜的做法不易,工序也十分繁复,极少人会在家里做,所以一直也是鲁菜饭馆的当家菜色。
不管是红白喜宴还是聚餐,这道菜几乎都是必点菜品。
在鲁菜中的具体地位,堪比淮扬餐厅的大煮干丝,属于极吃厨师基本功的菜色。
孔白墨端上来这一盘九转大肠,从外形来看没有一点问题。
不过……众人现在更好奇的是他究竟抽到了什么题目,居然能够这么好运气的直接端上来一道改都不用改的菜品。
要知道就连麻婆豆腐都用了不一样的创意。
要是孔白墨能够抽到一个连创意都不用更新的,绝对会遭人妒忌。
这时,孔白墨交上题纸,众人也终于看得清楚。
“内脏、豆、味道丰富。”
这个题目一出,所有人都感慨孔白墨的运气。
不知道上辈子得扶多少老奶奶过马路才能换回这个题目。
要知道苏子放他们几个为了构思差不多的场景和菜品融合的画面,几乎是要绞尽脑汁,终于才算合格。
要是有孔白墨这么简单,只怕他们做菜的时候都能笑出声来。
不过还有一点疑问困扰着他们。
“豆?”
九转大肠这道菜可没有哪里是会用到豆子的,可是看孔白墨做的菜品,也不像是放了豆子在其中。
几个念头闪过脑海,又被苏子放赶出脑海。
连他都不可能在九转大肠里直接加入豆子,孔白墨肯定不会这么干。
可是能想到的豆子就这么多种,如果不是直接将豆子加进去,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融入这道菜?
愣了一下,苏子放眼神瞥过孔白墨的料理台,上面有一台豆浆机引起他的注意。
要知道对苏子放来说,豆浆几乎是陪伴了他大半个厨师生涯的厨具。
现在光是看着那台豆浆机,苏子放都能清晰地说出它的型号、厂家、价格、打豆浆时的原料比例和用时……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知道豆浆之后可以做什么!
脑筋一转,瞬间有明白孔白墨是怎么将豆子融入到九转大肠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