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六居高临下地看着他:“你真以为找到了碧玉箫,法王就会解了你的尸虫?他骗我们的,尸虫一旦种下,就无药可解。没了续命丸,我们十七个都得死。”
十七少不是没想过这种可能,但真的听到后,还是很绝望。
老六道:“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解——把追魂大法练到第九重。”
十七少纠正:“那不是解毒,是和尸虫化为一体,心性会大变。”
“武功弱的人才讲心性,强者只讲实力。若练成天下第一,我就是法则,有什么心性不心性。”
“都说‘毒不过法王’,我看你比法王还毒。”
老六狞笑道:“错,我即法王。”
——————————————
永寿峰之战有个戏剧性的结尾:众英雄一路杀红了眼,冲进闭关处,争先恐后地想要青史留名,却发现法王的尸体已经僵了好几个月,七窍流血,一看就是走火入魔。若不是因为法王练过追魂大法尸身不腐,估计当时就已化作白骨,毕竟闭关处为了吸收日月精华,建在露天,山上蝇蛆又多。
他是什么时候死的?怎么会走火入魔?魔教上下有没有人发现?
没人知道,就算有人知道,也已经被众英雄杀死了。永寿峰连一只苍蝇都没有活下来。
为了斩草除根,众英雄下山后纷纷回到各自帮派境内搜寻魔教流落在外的漏网之鱼。
在这场疯狂的屠杀盛宴中,妙藏法师察觉到有一个人,很不同。那人穿着一件霜色长衫,玉树临风,手持一柄重剑,却轻灵舒展,含而不露。
他只救人,不杀人。
妙藏看得出,他并不开心。三个月来,他一天比一天消瘦。但他冷峻而不失谦恭,失意而不失沉勇。当空气中弥漫着锋利的铁器的味道,当温热的血液溅脏所有人的衣裳,当众英雄在杀戮的狂热中迷失自我,只有一个人,始终保持清醒。他没有把自己的愤怒发泄到屠刀之上,他没有试图在暴力中寻找活着的明证,他克制、悲悯、厌世。
妙藏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双手合十行佛礼:“阿弥陀佛,老衲还没有感谢无双少侠的救命之恩。”
无双子回礼,道:“大师言重,晚辈惭愧。”
“老衲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还请大师赐教。”
妙藏白眉垂鬓,长髯至腰。“少侠不肯杀人,是因为心怀仁慈,可是恶人若不得到惩戒,必定会去害更多的好人,这究竟是仁慈呢,还是纵恶呢?”
无双子默然。
“行侠仗义、惩恶扬善,目的就是让行恶者有所顾忌,让无辜者得到正义。多行不义必自毙,说的就是因果报应。”
“可如何断定一个人是恶还是善呢?”
“凡入魔教者,必定会学追魂大法,此心法吸人成皮,残忍阴毒,练习者会渐渐迷失本心,堕入魔道。这样的心法若遗留下来,只会祸害武林。”
无双子垂眸,凝眉不语。
妙藏叹了口气,又问:“少侠可有什么打算?”
“晚辈师弟就在附近,去荆州找到他后便一同回青城山。”
“老衲的意思,是长远的打算。”妙藏顿了顿,缓缓道,“少侠正当盛年,剑法招式已至臻境,往后要再快是不可能了。”
无双子知道妙藏有意点拨自己,于是再行一礼道:“望大师赐教。”
“快即慢,慢即快,天下的道理其实都是一样的。”妙藏由衷欣赏这个年轻人,但是他知道这个年轻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武功的真谛不是‘是什么’,而是‘怎么样’,功夫的本质,就是发现。人生在世,也是这个道理。”
——————————————
“法王已死,是我引他走火入魔。追魂大法的秘籍也在我手里。”老六说得像在谈论天气一样平常。
“你疯了!”十七少不可置信,“没了续命丸,我们一年都活不过!”
“除非练成追魂大法的第九重,但要练到第九重,就必须要有碧玉箫,”咳嗽声再次打断了他的话,“所以,碧玉箫在哪里?”
“信都在你那里了,自己找呀。”十七少不用看都知道,胸前的那封信一定已经被老六搜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