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闻亲他的额头,“你给的,我都喜欢。”
何煜珩不再多说什么,从前宗闻说这些甜言蜜语总会让他很高兴,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已经对这样的话语麻木了,包括对宗闻这个人也麻木了。他细细回想一下,似乎就是因为几年前的那次吵架吧。
宗闻这样的人,在外面是不可能不玩的,就是他自己不想玩,也总要顾忌人言,圈子本身就不干净,他可不是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现在何煜珩是想明白这个道理了,可当年他并不知道,傻傻地以为自己是宗闻身边唯一的人。他在常去的饭店无意间看到左拥右抱醉醺醺的宗闻,还跟着他上了楼上房间,他身边那两个漂亮的男孩还没进房就往宗闻身上缠,何煜珩想不误会都不可能了。那时他才24岁,什么都不懂的年纪,冲上去跟宗闻理论,结果两人在走廊上大吵一架,还被宗闻的生意伙伴撞个正着。
何煜珩气得双眼发红,质问宗闻怎么能干这种事。可喝高了的宗闻回他一句话:哪个男人在外面不玩?你的理想主义该治治了。
之后的争吵何煜珩已经记不太清楚了,但这一句话,足以让他心凉。何煜珩想过离开,可他就是个手无寸铁的教书匠,宗闻说不放他走,他根本什么办法都没有。可是人走不了,心却冷却下来了,冷战渐渐变成了冷漠。何煜珩也不再跟他闹脾气,跟以前一样温顺听话,宗闻以为这事就算是过去了,对他一如从前的好,有求必应。就算出去应酬或者找找乐子,也瞒得挺好,何煜珩没再提过宗闻在外面有人的事。
时间一晃这么多年了,何煜珩想起过去自己对宗闻那么迷恋依赖,都觉得有几分可笑。他对宗闻早就没有热情了,现在的日子,好的坏的,都不过是宗闻的安排罢了。他不拒绝,不代表乐于接受。
第03章 童年
龙景轩总是人满为患,宗闻特地吩咐要安静的包厢,他知道何煜珩最不喜欢吵闹。何煜珩爱吃粤菜,口味比较清淡,又很精致。宗闻点了一笼叉烧包,上来就放到何煜珩面前。
“你小时候最爱吃这个,村口那个小贩一来你就高兴得不得了。”
“你还记得。”何煜珩撕开叉烧包,鲜嫩多汁的内馅几乎要流出来,比小时候吃的那个干瘪的包子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
“当然,全都记得呢,我那时候就说要娶你做老婆。”
何煜珩听到这话差点把吃到嘴里的包子喷出来,“不要脸。”
宗闻咧开嘴笑了,他连笑起来都是一副坏人的样子,何煜珩老早就嘲笑过他了。
“都把你‘娶’到手了,我要脸有什么用。”宗闻端起碗喝了一大口汤,味道鲜甜得让人直咂舌。
宗闻和何煜珩的相遇,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何煜珩才五六岁,宗闻却已是年近二十的青年。
宗闻的父辈那一代,既是赶上了好时候,但也可说是赶上了坏时候,改革开放的第一批下海商人赚了不少。但在宗闻高中刚毕业时,他父亲挪用公款赚第一桶金的事被人揭发,本是想逃出国的,但那时候出国毕竟不是容易事,没来得及就被抓了。不幸中的大幸是家人没受到太大的牵连,宗闻的母亲带着他立刻去了好友的乡下老家避难。
宗闻第一次见到何煜珩,就是那时。何家是镇子上的有名的人家,从曾祖父辈就是每年开仓救济的豪绅。虽是地主,却没在十年动荡中受到多少批斗,甚至还留下了一笔不小的银钱。何煜珩的父母早年被家里送去城里读书工作,一直没能怀上孩子,直到两夫妇年近四十了才有这个独子。这个孩子来得不容易,夫妇俩马上决定辞掉工作回乡安心带孩子。何家夫妇都是文化人,何父还留过洋,对何煜珩的读书教育尤为上心,没让他接受学校教育,夫妇两人亲自教小孩诗词歌赋散文随笔。
当年何煜珩还是个半大的小孩,就能把三百首唐诗倒背如流,一副文绉绉小大人的样子。他身体从小就虚,没怎么跟村里的孩子出去漫山遍野地玩,别的孩子也总笑他是书呆子。宗闻和母亲就住在何家隔壁,何家夫妇也跟宗母很适合的来,对这一对落难的母子照顾有加。宗闻跟村子里的同龄孩子也说不上话,到了青春期也不大愿意跟长辈交流,就只有何煜珩整天叫着宗闻哥哥,跟在他屁股后面。
何煜珩喜欢听宗闻给他讲城里面的事,有各种各样他没听过的故事。作为回报,小孩也乐于跟宗闻分享自己的世界,他给宗闻念自己喜欢的诗词,还跟宗闻一起想象数百年前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故事。开始宗闻抱着哄孩子的心态听他说这些,后来也渐渐觉得有点意思。